光喝白開水胃會泛酸,光吃肉也是一樣,不信你可以試著吃油膩至極的食物,然后灌涼白開,要麼當場把你整吐,要麼食物一直卡在胃里不消化脹著。
從某種方面來說,茶是古代貴族用來消食的好東西,平民用來保持腸胃的好藥,做過苦力的人都知道盡量避免喝涼白開,不然腸胃很快就垮了。
喝不起茶葉沒關系,還有很多樹葉子可以泡茶,而且金銀花、夏枯草、決明子等等植物也加入了被泡行列,能不喝涼白開就盡量不要喝。
在現代茶葉大多用來裝X,或者營養過剩用來解膩。
但在古代食物的運輸、保管及制作方式單一,很可能長時間只能得到一種食物,為避免食物單一把人吃傷,茶葉就顯得很重要。無論是補充維生素還是解決腸胃問題,又或者是避免「吃傷」,茶葉都是當前條件下最容易保存及加工最方便的飲品,自然就暢銷咯~
中國古代主要對外輸出三樣貨物:茶葉、絲綢、瓷器
茶葉、絲綢、瓷器都是在明末清初時期被洋人偷了手藝及物種,清朝對外貿易已經沒有了拳頭產品,所以封關鎖國就顯得非常理直氣壯:我特麼掙不來錢,還開關口干嘛,讓那些土包子長見識?
PS:洋人當初偷了瓷器的制作工藝,因為原料的問題始終達不到中國瓷器的水平,然后創造了「骨瓷」,就是字面意思上的骨灰拌陶土燒出來的玩意。
古代貿易路線里,絲綢怕潮濕且重量輕,在西域走出了絲綢之路。
瓷器重量大且無須擔心防潮,多從南洋運往歐洲。
茶葉是兩者皆可走,也有專屬的茶馬古道通往中亞南亞,因產地原因船運更為便捷,但容易受潮發霉。有傳言明朝福建奸商不講商業道德把路上受潮發酵了茶葉也賣給了英國佬,結果英國佬喝到后感覺棒棒的,放著上好的綠茶不要,紛紛跑去奸商那里加價搶購發霉的茶葉,然后奸商看了商機就開始嘗試制作發酵茶。
注:陸羽茶經創作年代為唐,里面沒有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