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別的網友提到過一件事情。
工廠里突發火情,他和工友們搶到滅火器就沖上去撲滅了火情。滅火的兩人受到輕微傷害。一個燒傷了手,一個嗆著了呼吸道,得了咽炎。事后得到的獎勵是:
當月獎金多發了兩百塊錢。[1]
然后恰好看到另外一個事情:
有人認為國家定期發放國務院特殊津貼是助長虛名、沒有意義的事情,批評國家不應該一次選出五千突出貢獻者獎勵他們每人兩萬塊錢。
而我覺得兩萬太少了。[2]
現在來看,大部分領導者,都是項羽。
劉邦還是非常罕見的。
以前我談過這個事情[3]。可以摘引一部分內容看看:
在韓愈的文章里,所謂名馬沉淪,不過是說:「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然而到了現實中,則不光是名馬,就連伯樂都是沉淪的:
「故雖有伯樂,唯辱于文墨隸徒之手,混跡于庸主之間,不以伯樂稱也。」
劉邦在我們社會上的名聲非常不好。
「太史公司馬遷用十四個字描繪出了一個無賴撒潑的形象,說劉邦沒有原則(仁而愛人),用錢隨意(喜施),沒心沒肺(意豁如也),啥事也不放在心上(常有大度),把劉邦一個經常曠工無所事事的無賴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基本上,在史書上,劉邦就是個潑皮形象。
有意思的是,在楚懷王的宮廷里,王公大臣們對劉邦的評價,則是「沛公長者」。
一般人看到劉邦對劉太公說,我的產業和兄弟們比起來如何,會以為他是個逐利的人。其實這不是因為他逐利,而是因為劉太公逐利。他不這樣說,劉太公聽不懂。
劉邦和劉太公「辯經」,一講就是產業,就好像逐利的小人,這是因為劉太公只能聽懂小利。
劉邦和項羽「辯經」,一講就是把你爹燉了給我一碗,就好像是無賴流氓,這是因為項羽這個綁匪制造的話題就是一個無賴話題。
劉邦和張良「辯經」,一講就是以關東之地聯合盟友,上手就是高屋建瓴,這是因為張良是君子。
劉邦和蒯徹「辯經」,一講就是各為其主、赦其無罪,上手就是寬宏大量,這是因為蒯徹是個謀臣。
問題不是劉邦是什麼人,而是劉邦面對的是什麼人。
龍可大可小,可騰云駕霧,可隱匿無形,這是龍的本事。
劉太公能聽懂的,就只有「產業」兩個字。那麼劉邦就只能在他面前講產業。
劉邦就是劉太公的千里馬,然而劉太公只不過是「奴隸人」。
後來劉邦自己建功立業以后,自己去做了伯樂,很快就發掘出了漢初三杰。
很多人講,韓信是這個推薦的,那個推薦的,仿佛劉邦就是一個蓋章機器,別人送來了推薦文書,劉邦就自動把章蓋上。
只有劉邦,他選擇的人是一個徹徹底底地外來戶,而且還是項羽身邊的人。
換做是你,你敢選擇韓信這樣一個敵軍統帥身邊的親衛來做大軍統帥嗎?你真的不懷疑韓信是內奸?
之前我僅僅建議說稍微訓練一下偽軍,就有一群聰明人跳出來說 ,你不怕訓練出來了被反噬?
之前我僅僅說蔣介石應該稍微給張國燾一點實力,馬上就有人跳出來說你以為蔣介石是白癡。
事實上,絕大部分人,都不比劉太公強多少。
而劉邦,比他們強了太多。
給工廠滅個火,獎勵兩百元。
羞辱誰呢?
劉邦這樣的人,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