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大致劃分了一下秦末「農民起義」的人文地理,韓魏太小,都不好標注。
原楚國可以分成三塊,南楚是發源地,但在嬴政的統一戰爭開始的五十年前,已經被白起拿下,而當時當政的還是嬴政的曾祖父,幾代人的時間,差不多已經被秦國同化。東楚是原來的吳越地區,人口稀少,相當于殖民地。西楚則成為秦末楚人的真正本土,陳勝吳廣,劉邦項羽的籍貫都在這一區域內。雖然項羽在東楚起家,但根基實際在西楚,所以後來是西楚霸王,江東子弟在數量上撐不起他的霸業。
天下響應?結合兩張圖一看就知,明顯「自古以來」的南楚都沒有響應,響應的就是被嬴政鯨吞的地區,這些地方新納入版圖,「賊心」不死,秦廷有變,立刻造反。
至于楚人成為滅秦旗手,看這兩張圖依然夠了。
實力殘存僅次于楚國的的齊國是自主復辟后堅持最久的,還和項羽劉邦在楚漢爭霸中都有交戰,田橫五百壯士讓齊國的最終滅亡硬氣了一把。
以當時來看,各國起碼有四五百年歷史底蘊,早就形成了有語言文字隔閡的民族意識(嘿嘿,今天還是有很多傻子本著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以前沒有萬有引力的思維,認為古代沒有民族主義),這是后世大一統下御用文人理解不了的。
戰爭的性質并非后世儒家狗腿子說的「反抗暴政」(除開臆想意淫的傳說時代,誰真的施過仁政?有考古證據支持嗎?各國法律和施政的殘忍程度其實大差不差),也不是某某主義認為的「階級戰爭農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