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與「好」對應,「窮」與「富」相照。
醫院既然能救助一個所謂的「壞」人,就說明:醫院面對的是患有「疾病與痛苦」的人,不分「好與壞」、「窮與富」。
理由如下:
「好與壞」是他人的主觀評價,
「窮與富」是自己的客觀體現。
這與醫院或醫生的職責無關。
好也罷壞也罷,窮也好富也好,
只是在所有的選擇上有所區別,
也許與疾病的發生并無因果。
再說下:醫院會不會救治一個窮人?
毋庸置疑,當然會!
公立醫院有「綠色通道」,面對「三無人員」的急重癥,依然會選擇救治,不需要先繳費。
如有「抬杠」者,可以自己躺在醫院急診門口試試看,會不會有人管你?
公立醫院本就具有公益屬性,那麼追求效益的民營醫院就不會救治「窮人」嗎?
當然也不會。
據我經歷而言,就連醫美這樣的醫療機構,都會救助那些因為「窮」,而無法完成改善燒傷瘢痕的手術,為其恢復肢體功能。
雖然有做宣傳廣告的嫌疑,最起碼這樣的民營企業做的是善事。
所以,醫院與醫生就是治病救人的地方與責任,與「好壞」、「窮富」無關。
雖然在有些人眼中,利益高于一切。
但是,在真正面對生死的面前,所有的一切終將成為泡影。
@陳慶濤
一名基層麻醉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