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的出身,漢武帝不喜歡他這類人,可以用他的才,但不算自己人。
漢武帝是個權利欲很重冷酷無情的帝王,他搞內外朝制度將丞相大臣的權收到自己手里,衛青說他談到丞相招攬門客的事的時候咬牙切齒,漢武帝一朝大多數丞相不得善終。
李廣出身軍功世家,祖上在秦朝就是大將,地方上也是一霸,這樣有家底的人,往往有個性不怎麼聽話,不容易被輕易拿捏。李廣殺霸陵尉的事,正反映了這一點。李廣作為世家子弟骨子里是自視甚高的,他平時跟你和氣是顯示他的素質高,但你真惹到他不給他面子,他就真的搞你,他那個階層在那個時代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所以他有底氣把霸陵尉殺了還匯報給皇帝。漢武帝嘴上說做的對但心里很不爽,因為當時的情況漢武帝用他的才打仗,幾乎沒有說不的選擇,這是對他絕對權力的一種挑釁。
漢武帝或者說所有的強勢領導都不喜歡這樣的人,他們喜歡沒有家底沒有底氣反抗的人,衛青、貳師將軍這樣裙帶關系上位的,完全是漢武帝一手提拔起來的,才用的放心。
漢武帝把最好的資源給自己人,有好的資源才更容易出好成績,這一點,有社會經驗的人都懂。社會上的競爭,不是現在學校里的考試,大家同一起跑線,同樣的老師、同樣的教材、同樣的課程、同樣的試題,成績只取決于自己的本事。社會上的競爭完全不一樣。領導自己人,會得到更優質的資源、更好的團隊和下屬、更好的后勤保障、更多的機會,而邊緣化人士拿點別人看不上的資源還要啃硬骨頭。李廣就屬于后者。
李廣之死的那一戰,衛青公孫敖那一路是很有機會那成績的,衛青是漢武帝自己人不用說,公孫敖剛失了侯爵位,漢武帝想讓他刷刷戰功再把爵位給他。
這種好事都是給自己人的,李廣自然不可能沾這樣的光。李廣很氣但也沒辦法,最后衛青沒完成任務還要找借口讓李廣背鍋,鍋當然不可能讓自己人背,只能是李廣這類人。這種潛規則在當時很正常,李廣也懂,所有人都懂,理論上李廣也不至于死。只是李廣太失望了太生氣了,他年紀大了,這是最后一次直面單于實現建功立業夢想的時候,他卻連打仗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過程這樣的結果,他接受不了很生氣就自殺了。
所以,認清時代的主題,認清領導是個啥樣的人,認清自己的地位,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