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賊是中國千百年來一直默默存在著的一個群體。他們之間絕對信任,密切合作,從墓穴中獲取大量金珠寶。
我們知道關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名將,其人俠肝義膽,武藝高強。而且勇猛異常,不怕疼。華佗給他刮骨療毒的時候還能喝酒下棋,談笑風生。
他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向來以忠義聞名。既然盜墓賊敢于偷盜布滿重重機關的王侯將相的墓穴獲取財寶,那為什麼不敢盜沒有設置任何機關的關羽的墓穴呢?
答案很簡單,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關羽的名氣
關羽名氣如此之大,已經到了婦孺皆知的程度。在我小的時候,老師就會在假期布置讀《三國演義》書籍的作業,語文考試的時候也會考和《三國演義》相關的題目。
記得當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的一個題目就是問「義絕」是哪個人。
很明顯,答案就是關羽。現在的孩子課業更嚴,讀書更多,不知道關羽是何人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
更何況除了正史之外,《三國演義》的描寫也給關羽增加了不少光環,關羽已經被神化到一定境界了:他的謚號越來越長,甚至能和不少帝王不相上下,直至成為我們今天所稱的「武圣」。
關羽的名氣如此之大,盜墓賊自然也不敢打他的主意,盡管只要出手就能獲取大量財寶,但他們依然不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第二,關羽的義氣
前面說過,關羽的稱號是「義絕」 ,他也是劉關張三兄弟中最早為大哥的事業奉獻出生命的那個人。
在追隨劉備的過程中,他一直忠心耿耿,盡職盡責,鞍前馬后,不曾起過一絲一毫的異心。三兄弟中,他比劉備勇敢,比張飛鎮定。
他做出的貢獻太多太多,后世舞台上的戲子們也竭盡全力將他這一特點演繹的淋漓盡致,還用紅色的臉譜象征忠義這一性格特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關羽。
綜上所述可知,關羽在中國人的心中的英雄地位已經是不可撼動的了,要是誰敢挖了他的墓,那豈不是要受到所有人的譴責和謾罵,遺臭萬年。這樣的行為無異于自尋死路。
盜墓賊雖然貪財,但也十分在意名節,挨罵這種事情誰都不想攤上。因此,這也是原因之一。
第三,關羽的身份
我們知道關羽除了是人們口中的「武圣」之外,更是財神爺。
直至今日,我們還可以在許多商戶中看到被供奉起來的關羽的雕像和畫像。商戶們將關羽視為財富的象征,這樣的做法也是祈求自己可以財源廣進。
所以這也成為了盜墓賊不偷關羽墓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盜墓賊盜墓就是為了錢,誰敢去挖財神的墳呢?敢這麼做的人豈不是發了瘋?銀子那麼好的東西,人人都想要,而且是多多益善。
畢竟,誰會跟錢過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