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從軍事角度分析,那就是明軍地位太低,而且沒錢了。
從正兒八經的明軍部隊戰斗力來說,暴打后金其實問題是不大的,李成梁那會就經常這樣干,也沒見女真人多厲害。
後來后金造反,即便明軍在薩爾滸吃了大虧,但依然對后金占優。
一直到后期衛所制度徹底崩盤,明軍才玩完的。
明朝是軍戶衛所制度,也就是當兵的世世代代當兵,國家劃一塊土地出來,讓大兵們沒事種地,有事就打仗。
這種思路早期是不錯的,軍人有地種,活得還不錯,國家也不用拿錢糧養兵,看上去相得益彰。
但后期就特麼的亂套了。
土地兼并嚴重,大頭兵成了軍官的佃戶,苦哈哈地吃不飽穿不暖,整個一貧苦農民。這種軍隊你指望他們打仗?不造反就算忠勇之士了。
而軍官也是清楚這種情況的,所以他們養家丁和私兵,同時吃空餉。
這樣造成的后果是明軍看似很多,但能打的就是那一幫家丁,而且內部矛盾極大。
同時,明軍社會地位也低。自土木堡勛貴被打光后,文官就把持朝政。
皇帝想開海禁弄錢,文官不干,因為他們在走私。
皇帝抄家,文官把因子分了,皇帝過問,他們居然罵皇帝老盯著點小錢。
魏忠賢沒死的時候,多少還能壓制文官搞平衡,但他掛了之后文官就徹底放飛自我了。
在這種情況下,軍隊想翻身要就投敵,要就造反。當時,努爾哈赤拉攏明軍可是很舍得下血本的,所以明軍投降起來毫無壓力。
現在吹什麼女真不滿萬,那特麼那麼神奇,一群用冷兵器的野蠻人,再強能強到哪去?也就是后期收編了投遞的明軍,才逐漸完成正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