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四十歲,大學老師,副教授,拼教授還差臨門一腳,正水深火熱中。
老公是公務員,已經躺平,不爭不搶,喝茶看報,一心照顧我。我們舉案齊眉,經濟上沒什麼大的花銷,雙方父母卻總想貼補我們。
可是我并沒有幸福感。
沒有煩惱,也沒有什麼能量。奮斗沒有方向,周圍越喧囂內心越寂寥,甚至不知道錢該怎麼花。
這種心態是年輕人體驗不到、理解不了的。
我年輕時也一心奮斗事業,也無限瀟灑過。可在還能申請青年基金的年紀,就已經蒼老了。
我現在把父母當孩子一樣照看著,他們咳嗽一聲我都揪心。這個世界上,只有他們和我有血緣關系,不敢想象如果這世上只有我一個人我該怎樣生活,我的老去便只有生命逐漸流失,沒有希望和寄托。
說真的,我比絕大多數不想生孩子的人條件都好,無論性格、收入、社會地位、夫妻感情,還是精神世界。
二十幾歲意氣風發時我也認為女博士應該獻身科研,更為有個志同道合的老公而自得。可是經歷過更久的歲月、生理的衰老、事業的挫折,四十歲的人,怎麼能和二十幾歲時心態一般?
二十幾歲三十歲言一生太早,待過得四五十歲再回頭看,長輩的規勸是不是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