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土葬并沒有留下多少墳墓,看起來不可思議,如果仔細想一想,也就釋然。
農村有一句名言:「墓不過五服,碑不過三代」。意思就是說,給長輩立碑的人一般是自己的兒子,最多也就是孫子給祖父立碑。祖先的墳墓最多保存五輩以后,就再也沒有人在清明節和過年的時候上墳。
漢族人習慣于土葬,也就是將棺材埋入土中,上面用土堆成土堆,其實就是開挖墓穴時的泥土,墳前用石頭壘成一個墳頭,便于保持墳墓外觀形象。墳頭的前面就是拜台,專門供燒紙上香的后輩跪著使用。
每年的大寒季節和清明節,都會有后輩修理墳墓。一方面是用周圍的泥土填補墳墓上面的坑坑洼洼,堵塞鼠洞,一方面疏通周圍的積水坑和排水溝,也會將墳墓上面的雜草、藤蔓和幼樹拔掉,避免雨水進入棺材,造成木材和實體腐爛,最終形成塌陷。
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沒有比較大的家族墓群,主要是農民發自內心地保護耕地的心理,都會選擇山坡地或者耕地的邊緣埋葬老人,因此上,很少出現連續幾輩人都埋在同一塊地的現象。
一般人都會選擇給父母、爺爺奶奶、太爺太奶上墳,年代久遠的長輩墳墓都記不清在哪了,也就不會繼續進行管護,墳墓上面的土層會因為水土流失而逐年降低,棺木腐朽以后就會坍塌,最多150年就會恢復成自然形狀,這就是經常出現掘墓的時候發現下面有骨骸的原因。
有些人開荒地的時候也會發現腐朽的棺木和骨骸,在新修公路和蓋房的時候偶爾也會發現很早以前埋在土壤里面的墳墓。
一般人對于滄海變桑田的認識有偏差。如果仔細去觀察,幾十年以前曾經去過的地方,再去的時候就會發現地形地貌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是我走南闖北發現的一個自然現象。
實際上,每一個地區的每一個地方都時刻在發生著變化,只是天天在這里,沒有注意到變化而已。
墳墓也是這樣,有的地方會因為地勢抬高而裸露,有的地方會因為地勢降低而被埋沒,這就是在山區3-5米的土層下面發現墳墓的原因。裸露在外的棺木和尸體骨骸會快速腐化,最終成為一捧黃土,這也是墳墓消失的原因之一。
書籍上說黃陵墓里面有狐貍,其實大部分棺材里面都會有土蜂、老鼠和其他野生動物,最終也會造成墳墓下陷,恢復原有地貌。
中國的佛教、道教和儒家文化源遠流長,形成了一套尊重亡者的習慣。封建社會的農民對于神鬼敬而遠之,沒有人會主動去毀壞別人的墳墓而種地或者建房的,如果不小心挖出來尸骸,也會焚香稟告,祈求亡靈的饒恕,會重新豎起墳堆,或者遷移到另一處安葬。
所以說,有些人認為因為戰爭、瘟疫或者自然災害而出現某一個種族消失,其他人來了以后就會掘墓三尺,開墾荒地的說法,根本就站不住腳。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與天斗、與神斗、與鬼斗,消滅封建迷信,的確挖了很多的寺廟和墳地,就連一部分祖墳也被連窩端,在有些地區基本上看不到墳墓,的確大量的減少了墳墓,特別是平原地區尤為明顯。
但是在山區和丘陵地區,幾乎所有的墳墓都是在瘠薄地和大山深處,他們講究的是風水,并不存在和人爭奪土地現象,但在現在,上百年的墳墓還是比較少,反倒是到處都是新修的墓碑和豪華的墳墓,不過死者大都是自己的父輩和祖輩。
在一些山區,當地人有將山坡上挖一個山洞,或者利用有利地形,棺材埋在山體里面,只需要封好洞口就行了的土葬習慣,這種方式不會占用一點耕地,也會因為地勢干燥而保存很久,但是時間長了就會被樹木、藤蔓埋沒,一般人也不會發現,只有后輩人才知道是他們的祖先,有的家族也會經常祭司,有的人還在這個地方大興土木。
在陜西省的黃土高原地區,土層深厚,他們將死者埋到地下3米以上的深處,時間長了只記得大致方位,因為大搞農田基本建設而無法辨認具體位置。
中國歷史上總的人口已經累計500億以上,如果所有的墳墓都保持到現在,估計就沒有一點耕地了,也就是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自然消失和人為的原因,才只是保留了不到20億個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