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你們講兩個事情,你們看了,大概心里就會對遷都北京的意義有點概念了。
在唐代的時候,有一次李世民在朝廷工作聚餐時喝醉了,說了幾句玩笑話,大意是河東,尤其河北人就不咋地,就得咱們關隴人治他們。
旁邊人立刻提醒李二爺,李二爺意識到自己失言了,說了幾句場面話糊弄過去了。
第二個事情,是明成祖朱棣在邱福兵敗被殺于克魯倫河之后,怒而御駕親征。《北征錄》記載了朱棣在這個事情上,和南方官員之間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與對話。
永樂八年二月二十七日那天,朱棣在興和一帶檢閱北伐士兵,特地把隨行的南方大官們都召集起來看演武。
明朝尤其是早期,南方,尤其是江浙滬+江西+福建一帶,在明朝官場里占絕對統治地位,人數占絕對優勢。
而且有一定的排外情緒,甚至湖廣四川官吏學子都在被他們歧視之列,北方人更不用說了。
朱棣特地對他們說:哼,你們今天才知道什麼叫朔方風景,等著吧一會兒雪就來了。
然后果然一會兒下起了大雪。
出塞后,朱棣親自給隨行南方官員當導游,例如這是什麼山,這條溝以前有水,這座山背后還有什麼山。好家伙,出了塞跟回了他老家似的,如數家珍。
過了幾天,他又DISS他們:你們啊,哼,出來這里走動了才知道什麼叫塞外風景,不然只能讀書上意淫而已!遠比不上今天親眼所見,那邊是以前北元的沙城,牧馬最佳,吧啦吧啦吧啦
又過了一會兒又diss他們,出來混,困了累了,不要喝東鵬特飲,小睡片刻,爬個小山崗,看看四周空曠平坦的大草原,就精神了嘛!
又過了幾天,指著兵強馬壯的隊伍對官員們說:你們看看,你們讀書人以前沒見過這陣仗,會認為這里人多的不得了!其實,見慣了的人知道,這里的士兵并不算多!
又過了幾天,朱棣在小伯顏山介紹了一回當地特產和蒙古高原特有動物,教他們如何挖掘草原鼠兔洞穴。然后又diss他們,人沒到塞北,你們在南方想象,能想出來嗎?
然后又教他們辨別黃羊,野馬所踩踏出來的小徑有什麼區別。(當年我看到這里時,一度懷疑朱棣的青少年時代都在蒙古高原渡過,感覺比他家客廳還熟悉)
還有這種,關于蒙古高原晝夜溫差,穿著打扮,寒風在到了三月為啥還這麼兇殘等等。然后朱棣diss這幫南方官吏,你們果然是南方佬,凍傻逼了吧,哈哈哈。
就這樣,朱棣以皇帝之尊,親自為南方官吏擔當導游,狩獵指導員,偶爾回憶年輕時帶著女真人在蒙古高原勘察地形,做斥候。
一有機會就diss他們,你們南方人見過這陣仗嗎?見過這種山,這種動物,這種寒風嗎?知道這種植物能吃嗎?
知道朱棣為什麼要這樣做嗎?他并不是閑得無聊,或者就是想在群臣面前顯擺自己對蒙古的一山一水都很了解。
這背后是有一個深刻的原因在的。
包括李世民為什麼喝醉了會忽然得罪河北人。
古代中國的地域矛盾,其嚴重性,遠遠超過了今天現代人的想象。
那種矛盾可不是今天上海人和外地人,蘇南人和蘇北人那種嘴炮一下那麼簡單的事情。
是隨時可以嚴重到爆發大規模沖突,甚至不惜死傷的情況。
因為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從秦漢到隋唐,山陜西部和華北東部之間的地域矛盾就極為酷烈。是那種值得為之死傷數十萬人的矛盾。
不然你以為劉黑闥反唐,安祿山反唐哪兒來的那麼多群眾基礎?
到了明朝,這種矛盾就更加嚴峻了。
明朝百分之七十的漢人聚集在長江淮河中下游。對于他們來說,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其漫長遼闊的北方邊防線都要江淮漢人去進行財政支付轉移和轉運物資。
這是很大的負擔。
而且江淮漢人認為,除了江淮以外的地方,早就禮崩樂壞幾百年了,早就是夷狄腥膻之地。換句話說,就是那些都是雜交貨住的地方,不純潔。
朱元璋夠狠了吧,他們都敢在朱元璋死前一年整出南北榜案這種幺蛾子。
不去考慮遼東,河西這種基本等于新得之地的區域,只說華北,就足夠危險。自中唐河北胡化,到兩宋的失敗。
江淮漢人看河北,就像體量反過來的白俄羅斯人看俄羅斯人,覺得他們不正宗。
河北當時又人口甚至不如江西,農業基礎薄弱,民風胡化彪悍。
其實南北榜案出了之后,就說明了明朝這個大一統帝國定都南京絕對是嚴重的錯誤。只是朱元璋活著的時候,看不出這種錯誤。
正是朱棣的遷都,真正使得明朝這個朝代能夠正常存續下去,并且他頂著各種壓力,堅持推進洪武時期的移民政策。
不僅在遼東河西扎下來幾十萬漢人軍戶和家屬(他們很多都是江浙滬一帶或山西的),而且從江淮大力移民到河北,徹底重整了河北人口結構。
這次遷都極大地深化了中國南北一體化進程,避免了再度進入長期的南北朝大分裂。
至于你們批判的什麼遷都北京之后一二百年之后有什麼弊端,那都是放屁。
不遷都,就是短命的節奏了。
北京是大一統王朝保持最長時間未被攻破的都城,你說它有什麼安全問題?那其他都城不是更情何以堪了?
明初大規模連續出擊蒙古非常頻繁,持續到明英宗時期,在土木堡之變前沒幾年,明英宗還發動了一次北伐到克魯倫河,興安盟的以克列蘇之戰,宣大士兵有超過九千人獲得斬獲功勞。
韃靼本部和兀良哈人根本不敢輕易南下西拉木倫河和賽音山達以南駐牧,北京邊外有很大一片無人區。
被西邊的瓦剌再加韃靼一起聯軍整了個土木堡世紀大翻車之后。北京邊外的確風聲鶴唳了一段時間。
但是到了成化朝,朱見深深思熟慮之后,在兀良哈人被重新崛起的韃靼本部追著打時,他果斷出兵,出錢,出糧,并且正式書面確認了兀良哈人在遼左邊外,西拉木倫河以南,大同以東的駐牧范圍。
此后,朱見深,朱佑樘,朱厚照祖孫三代,北京都非常安全。
因為北京北面,到遼東左翼,有朵顏三衛作為藩籬。縱使達延汗鼎盛時期,攻擊這片區域對他而言也力有不逮。他肆虐的范圍被大量集中在陜甘寧到山西邊外一帶。
直到嘉靖這個腦癱兒童上台,他執政前幾年,威脅還是集中在陜西一帶。但是他為了建立自己的功勛來和群臣爭禮儀問題。
先后在女真馬市,沿海走私,和朵顏三衛的馬市上搞事情,殺人,殺良冒功。
成化到正德祖孫三代,對待朵顏三衛的問題都很謹慎,偶爾有三衛的人有犯罪行為或個人搶劫,都不會擴大化處理。
而且永遠注意保證朵顏三衛首領獲得的封賞要比韃靼本部的首領拿到的多。
嘉靖這個腦梗兒童,不僅在馬市大量誘殺朵顏三衛人員,還故意明著讓三衛首腦知道他們拿的封賞比韃靼本部的貴族要少。
各種亂搞+羞辱之后,明朝和朵顏三衛的穩定宗藩關系在嘉靖朝破裂。
這才給嘉靖帶來了庚戌之變這種嚴重的后果。
朱棣甚至還要對隔了這麼多代,而且發生了皇帝絕嗣,半路大臣選了一個少年皇帝出來搞得幺蛾子負責嗎?
我覺得朱棣絕對是在互聯網上受到最嚴重挑剔的皇帝。
遷都北京分明是朱棣對中國歷史的偉大貢獻,彌合南北分裂,改變河北人口結構,加深一體化的重要貢獻。
沒有他這一手,朱元璋恐怕不會有這樣的歷史地位。
但是一兩百年后隔了這麼多代人的幺蛾子都拿來讓他負責,以此削弱他的功績意義,甚至說成是負貢獻。
未免太過了。
我發現知乎幾乎就只有朱八八和朱老四經常要負擔這種跨了N代的責任。
===================================================
補充:看過北征錄之后就不會再奇怪朱棣為啥當年能在寒冬臘月帶幾萬人靜默包圍了乃兒不花的部隊。給乃兒不花都嚇懵逼了,就投降了。
朱棣對蒙古地區的山川,河流,乃至于動植物,以及動植物特性都非常熟悉。仿佛青少年時代就是個蒙古獵戶似的。
出了塞之后,好家伙,跟特麼回了自己家客廳一樣。比在臥室還熟悉。
就納悶當年明月為啥沒用這麼好的素材寫點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