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是否有真才實學,主要看他是否足夠專業,道行修為。
劉邦是天選的領袖,蕭何自己甘拜下風,一路對劉邦支持和贊助。憑借的是什麼?
蕭何是一個道家高手,從玄學講,他的望氣,相面之術絕不在范增之下。范增在劉邦身上看到的龍氣,蕭何比他提前10年在劉邦身上看到了。
從現代管理學講,蕭何是一個組織高手,人力資源專家,他閱人無數,面試一個韓信,還是可以準確評估他的價值創造能力,為組織和企業帶來的貢獻。
我們從一個將領的必備素養來看,林彪與韓信有可比較性。林彪寫過一篇文章《如何當好一名師長》,看看是否可以通過面試來評估一名軍事人員的基本知識和能力:
第一點要勤快,他說不勤快的人辦不好事,更不能當指揮員,凡是自己能親手干的事,一定要親自過目,親自動手,他說指揮員切忌懶。
因為懶會帶來危險,會帶來失敗。 第二點要摸清上級意圖,他說你只有真正摸清上級的意圖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打破框框,才能有大用,才能決心強,決心狠,敢于徹底勝利。 第三點要調查研究,對敵情、地形、部隊要做到心中有數,他講要天天琢磨不能間斷。 第四點,他說要有一個活地圖。指揮員和參謀人員必須熟記地圖,要經常的讀地圖,最好的辦法把地圖掛起來,搬個凳子坐下來對著地圖看,從大的方向到活動地區,從地形全貌到某一個地段地形特點,從粗讀到細讀,最后用紅藍鉛筆把主要山脈、河流、城鎮、村莊全部標下來,邊標邊畫,邊畫邊記。他說把戰場的情景和地形的情況和敵我雙方的兵力部署都裝到腦子里去,離開地圖也能指揮作戰。
第五點,要把各方面的問題都想夠想透,就是每一次戰役戰斗組織要讓大家提出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要讓大家來找答案,而且從最壞的、最嚴重的情況下來找答案,這樣打起仗來才不會犯大錯。 第六點,要及時下達決心,他講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下決心打呢?林彪講不打無準備之仗,但是任何一次戰斗都不可能有完全具備各種條件,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林彪講,一旦有70%左右的把握就是很不錯了,就要堅決的打,放手的打,主觀努力來創造條件,化冒險性為創造性,取得勝利。 第七點,要有一個很好的,很團結的班子。領導班子思想一致,行動才能協調合拍,如果領導班子不好,人多不但無用,反而有害。 第八點,要有一個很好的戰斗作風。
有好的戰斗作風的部隊才能打好仗、打勝仗,好的戰斗作風首先是不叫苦,搶著擔負最艱巨的任務,義勇頑強,不怕犧牲,猛打猛沖。 第九點,他說要重視政治,要親自做政治工作。林彪說部隊戰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時堅強的黨的領導,堅強的政治工作,連隊的支部一定要建立好,建立好支部提高全體指戰員的覺悟,有了堅強的黨支部的領導,有了堅強的政治工作就會做到一呼百應,爭先恐后,不怕犧牲。
韓信不但對項羽和劉邦兩個集團的領導能力分析的非常到位,而且對集團內部的運行機制和主要將領的能力,特點也分析的非常到位。
認知比劉邦還深刻。
比如:上嘗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如公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漢史·韓彭英盧吳傳第四》。
韓信的認知能力,知識儲備,眼光和軍事素養,都是一流的軍事家。
管理能力與科學素養。韓信與成語「推陳出新」當年韓信剛投奔劉邦時,劉邦讓他管理糧倉,韓信提出了「推陳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糧倉開設前后兩個門,把新糧從前門運送進去,把舊糧從后門運出來,這樣可以防止糧食在蜀中炎熱潮濕的環境下腐敗變質。從而使蜀中糧倉不再有變質浪費的現象,這無疑是倉儲管理史上的創舉。這可不是吹牛皮可以吹出來的方案。數學能力。韓信的數學和心算能力,有一個韓信走馬分油的故事:油簍十斤,罐七斤,三斤葫蘆怎平分?葫蘆歸罐罐歸簍,將軍才智萬古流。
地理知識。韓信的母親去世后,家貧無以葬。他母親去世的時候,韓信家里已經非常貧窮落魄了,沒有錢財為母親舉辦體面的葬禮,也沒有錢財購買合適的墓地和隨葬物品。韓信憑借自己的地理知識,為母親在山里選了一塊免費的墓地,一塊無人開墾的荒地,旁邊可以安置和供養萬戶人家。司馬遷實地勘察后,感嘆這是一塊風水寶地,位置選的非常好。盡忠職守。韓信一飯千金,胯下之辱,都顯示了作為一個胸懷天下的軍事領袖應該具備的責任和氣度,自信。明知兔死狗烹,在蒯通獻策時依然堅守士為知己者死的信條。還有樊噲對他的尊敬程度,蕭何,張良對他的珍惜。強兵悍將。陳平曾經問劉邦:天下兵馬有比楚兵精銳的嗎?天下將領有比韓信更能打的嗎?即便沒有在軍事上建功立業,蕭何和張良對劉邦的幫助和支持,劉邦還是心知肚明的。
領袖非常尚識林彪,國共兩黨,蔣,戴,朱,毛革命領袖都對他寄予厚望。
這個人他確實是天之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