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走了之后,兄弟姐妹就散了”基本不來往了,是真的嗎?
查看全部 38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25

ADVERTISEMENT

老家親戚的孩子結婚,邀請他去喝喜酒。他欣然應允。

回到了故鄉,從車站走出來,他卻有點恍惚了,喜宴是明天,他不知道是直奔親戚家好,還是該先找個酒店住下,明天再趕過去?

這是母親過世后,他第一次返鄉。父親早年就過世了,3年前,母親也走了。

辦完母親的喪事,他在縣城的妹妹家小住了幾日。臨別時,妹妹對他說:「哥,以后回來你就上我家住吧。」當時他點點頭。

但是,當他再次回來,站在熟悉卻又陌生的車站出口,他忽然發覺,自己不知道該往哪去了。以前當然不是這樣。

父母在時,每次回來,不管多晚,他都不擔心,他會打個車,直奔縣城20里外的家,那個他從小長大的鄉村。

ADVERTISEMENT

有時候,他會提前告訴父母他要回來;有時,他也會忽然就出現在了家門口,讓父母又驚又喜,嗔怪他搞突然襲擊。

也有時候,他并不急于回家,先到縣城的妹妹家歇個腳,然后,再和妹妹全家,一大幫子人,浩浩蕩蕩地回鄉。

一到村頭,就看見了手搭額頭眺望的老母親,露水打濕了她的褲腳,天知道她從幾點就站在村口了,一定是妹妹提前告訴了老母親。

每次這樣興師動眾地回來,陳舊的老宅,忽然被人聲塞滿,興奮得吱吱作響。老宅只在他們回來時,才再一次呈現出歡樂、飽滿的樣子。這才是他熟悉的老宅的味道,家的味道。

但這一次,他恍然不知去處。他自然還可以像以往那樣,先到妹妹家去。

ADVERTISEMENT

他和妹妹很親,妹妹的兒女也和他這個舅舅很親,但是,那終歸是妹妹的家。

以前落個腳,甚至小住幾日,都沒有關系,因為他是有自己的家的——父母在家里等著他,他隨時可以回家。

現在,再去妹妹家,就只能住那兒了,而不是中轉一下,他真正成了一個借居的客人。想到這里,他突然提不起興致去妹妹家。

還是先回老屋看看吧。他在心里,用了老屋這個詞,而不是家。父母不在了,那里也不是家了。

他叫了輛車,回到老屋,對司機說,你在路邊等等我,我還要回城的。老屋的一個墻角,已經坍塌。母親去世后,他和妹妹們將母親的遺物整理好,鎖上門,就再也沒有回來過。他繞著老屋轉了幾圈,殘破的老屋,和心中那個家,一起坍塌一地。

ADVERTISEMENT

在村口,他遇見一位鄰居。鄰居說:「回……」話說了一半,又咽了回去,變成了邀請:「要不,上我家坐坐吧。」

他謝了鄉鄰,那一刻,他意識到,對這個從小長大的村莊來說,他是客了。他乘車回了城,入住一家酒店。

猶豫了一下,他還是給妹妹打了電話,告訴她,他在縣城,住在某某酒店。妹妹嗔怪說:「住什麼酒店,咋不來家里住?」他訕笑無語。妹妹又說,「那你過來吃晚飯吧。」他答應了。在妹妹家樓下,遇見了買菜回來的妹妹。鄰居看看他,對妹妹說:「家里來客了?」妹妹立即說:「什麼客,我哥!」

妹妹的話,讓他感動,可是,他知道,那個鄰居說的沒錯。在妹妹家,他是客;在故鄉,他也是客。

那天晚上,他喝了不少。

回到酒店,迷迷糊糊接到兒子的電話,兒子問:「爸,你明天在家嗎?我們回家來哦。」他告訴兒子:「我回老家了,但是,你媽在家呢。」放下電話,他淚流滿面。

在家鄉,他已是客了。但是,只要他在,妻子在,遠方的家就還是兒子的家呢!

來源:《品讀》2019年第11期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25
我家先撇開不談,說說我老公吧。我百分百肯定如果哪天我老公媽媽去世,他和他哥絕對絕對會斷聯系,甚至老死不相往來。在我和我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25
老人端水端不平的,父母還在世的時候兄弟姐妹可能就已經不來往了。老人自己會做人,把孩子也教育得通情達理,這種情況下就算父母走了,兄弟姐妹之間的來往還是會很密切的。不過就算感情再好,不出三代,關系也就淡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25
評論里那些清朝穿越來的遺老遺少抓緊穿越回去吧,別玩梗了嘿,您自個兒寡廉鮮恥別以為全天下都是您這德性,唯恐別人不知道您娶了老婆還存了心思惦記小姨子?——原回答——啊,是真的。我爸媽還沒走呢,我就跟我妹妹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25
【知乎通知,全站熱門】其實兄弟姐妹散不散,跟兩件事有關:1、父母的齊家水平:父母治家水平高,即便過世,兄弟姐妹依然常來常往、互幫互助,親如一家,孫子輩有樣學樣,彼此關系從小就很親厚,這份感情能從原生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09/25
是真的,但絕不是因為親情散了,而是沒有「主心骨」了,向心力差了,父母是兄弟姐妹都聚在一起的中心,是紐帶和橋梁,當父母走了以后,孩子們的內心是覺得沒有依靠了,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基本不來往有點夸張,但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25
看了大家很多的點贊和評論,很感動。隨著社會的發展,比如《大宅門》那種大家庭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作為一名已到中年的大叔,我爺爺奶奶走了十幾年,我父親都走了三四年了。以前那種全家一起包餃子的場景只能在夢里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25
去年,我爸和大姑看望病重的二娘,買了1000多塊錢的禮品,可二叔愣是沒開門,隔墻喊話,說:「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其實,從我奶奶去世那天開始,我爸兄妹4人的感情就淡得連陌生人都不如。還是好多年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25
不知道別人家如何,我姥爺姥姥都已經過世,我媽和她的三個妹妹也就此不再聚會很少來往了,我和我二姨她們也幾乎沒什麼聯系,可能某種程度上說這樣也好,畢竟減少見面就少去了很多麻煩,再說我媽好像和她的妹妹們也沒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25
強答一下。是真的。——————————————————————下邊一些知友的答復還是很理智的。我這個答復是個例,代表不了什麼,相信大多數的大家庭都是相親相愛,聯系密切的。寫這個答復也只是感慨一下。不管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25
真的。我媽家姥姥姥爺一共5個孩子,以前老人在的時候,每年過年家里4個舅舅4個舅媽、1個表哥、5個表姐妹五大家子近20口人在除夕夜都會擠在一間只有不到60平米的房子里,大家一起過年。平日里幾個近一點的親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25
我爺爺去世的時候,葬禮全部由他的三個兒媳婦操辦,兒子一個都沒到場。姑父代表姑父到場,差點沒被我三嬸給打進醫院。說起那場荒唐的葬禮,村里面的老人們還是會嘖嘖稱奇。借用我舅舅的一句話:「你爸他們一家人都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25
父親08年去世,母親90多歲,沒退休金;兩個哥哥一個姐姐,我最小。 大哥借身體不好為由一直不贍養父母,不見面不來往;二哥不善言談所以和母親基本無話可說,但是二嫂心善對父母一直不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25
是真的,不是基本不來往,而是形同陌路,原因是最原始而傳統的問題,財產分割,我和我哥兄妹兩人,母親身體不好,父親做著社會上最底層的工作養活我們全家,我哥挺爭氣,做了國家公職人員,而我確實不爭氣,沒考上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25
是真的。作為兄弟姐妹,總要找個機會,由頭,大家才能坐在一起。如果,父母在,去父母哪里坐一下,也算是一個由頭吧。但是,父母不在了,大家來往,就真的少了很多。如果,大家生活都很好,不差錢,平時來往一下也沒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25
我看到大家在評論里討論女的凈身出戶的事情,稍微做一個解釋吧,可能也解釋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就辛苦大家理解一下,不要再為這個話題爭論了,畢竟這個話題是討論的父母不在了,子女還有來往麼,凈身出戶,單身帶娃只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25
我父母健在,但我和我哥已經不往來了。我哥是個幸運的倒霉孩子,幸運的是:他出生的時候我大伯家一個女兒,小叔家兩個女兒,小姑家兩個女兒,作為孫輩第一個男丁還是在重男輕女的閩南農村,他有多受寵可想而知;倒霉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25
父母還健在,已經幾乎不來往了。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爸媽離婚,因為是雙胞胎很好分,一人一個。我跟我爸,哥跟我媽。本來是哥判給我爸的,因為他不愿意,我又覺得我爸挺可憐的就跟了我爸。我爸再婚後來生了個比我小十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25
散了?那是老人啥也沒留的情況,老人要是留個百千萬幾棟樓的,你看那掐得飛起-o-,怎麼會散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25
如果兄弟姐妹之間的羈絆只有共同的父母而已,那麼父母都走了后,肯定就不來往了。但是無論是親情還是感情,世界上任何的相聚都是要靠維護的!本來就有血緣關系,有人用心維護的話,當然這份親情就不會斷,但如果覺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25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因為我這兩年期間正在經歷這個過程。外公2019年走的,外婆2020年走的。外婆一生育有四個子女,三男一女,我媽媽是這個家唯一的女兒。其實答案是每家的情況不同,所以結果自然不同。在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