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清末,在離京城較遠、治安混亂的地區,可行性有,但是不高。
我看記述太平天國的書里,有一本講起當時的廣東現狀,治安混亂、匪徒橫行,其中舉了個例子:
有匪徒殺了來赴任的縣令,自己偽裝為受害者,大模大樣的去赴任,當了若干時間縣令。
(可能是史景遷的《太平天國》)
之所以歷史記載這種事不多,大約是因為科舉高中的機率本來就低,好像孔乙己按人口比例計算在現在就相當于博士了。
就好比你隨意找一個汽車站查身份證(占山為王開始搶劫),非北上廣、小城市、沒有高校,你查到一個博士的機率有多大?你查到一個大學校長(古代上任縣令的比例)的機率更低了。
另外,我覺得匪徒即便碰到一個,也懶得去偽裝,因為在古代,縣令類似于承包商:鳥毛錢沒有(工資極低),只有顆大印(給政策),團隊只能自己雇傭(自籌資金雇傭師爺幕僚),賺錢全靠自己搜羅(挖地三尺)——你看當官這事也不是很容易。
而且匪徒得是縣城里的人都不認識才行,否則被認出來,不太好當;但占山為王的匪徒在古代就相當于收費站啊,誰不認識啊?
A:你知道嗎?城北收費站的老王當書記了!B:我擦!怎麼可能?!我上個月還和他喝酒唱K,沒聽說提拔啊?A:連姓都改成趙了.........B:不會吧,他打小就是俺們王家莊的人,為什麼改姓?他認識人兒了?拜人家干爹了?A:(耳語)聽說真姓趙的埋在收費站后山了.........B:(大驚然后暴怒)還有這麼提拔的?受不了,羨慕嫉妒恨!我去給巡視組寫舉報信!
所以,
終上所述,冒名頂替上任官員的前提有如下幾個:
①匪徒恰好碰上一個上任官員:機率極低;
②匪徒恰好不被目標地區人認識,也是外地流竄來的匪徒,機率不高;又或者是中途搶殺官員,執意拿身份證件去千里之外頂替做官,參考唐僧之干爹,機率也不大,除非發生第④條情況;
③匪徒里有王倫、宋江之流,懂官場規矩,并有手下可以偽裝律師、審計師等幕僚人員,機率很低;
④匪徒內部面臨團隊危機,外地來的不容易占山為王,資金枯竭只能博把大的——頂替官員,這個機率倒是挺高;
千里做官的遇上千里流竄的,后者內部還恰好有懂點行的,而且又沒有現金流穩定的項目(地盤),才可以做一票冒名頂替地方官員。
好吧,可行性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