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皇帝寢宮有多奢華?跟歐洲王室寢宮相比如何?
查看全部 25 個回答
回答1
2023/11/18

ADVERTISEMENT

這個在梁思成在其著作《中國建筑史》概括了好多。以下均為摘自《中國建筑史》,如果嫌棄斷章取義,可移步去找全本來看,相信你會更加了解的,其實很多原因我們在學習中早已講過。

一,中國古代建筑平面布局以體量取勝,即作為單一建筑格局很少,基本都是一個建筑群體。

中國古建筑院落之組織凡主要殿堂必有其附屬建筑物,聯絡周繞,如配廂、夾 室、廊廡、周屋、山門、前殿、圍墻、角樓之屬,成為庭院之組織,始完成 中國建筑物之全貌。除佛塔以外,單座之建筑物鮮有呈露其四周全部輪廓, 使人得以遠望其形狀者。單座殿屋立面之印象,乃在短距離之庭院中呈現其 一部。此與歐洲建筑所予人印象,獨立于空曠之周圍中者大異。中國建筑物之完整印象,必須并與其院落合觀之。

ADVERTISEMENT

國畫中之宮殿樓閣,常為登高俯視鳥 瞰之圖。其故殆亦為此耶。——摘自《中國建筑史》

故宮平面布局圖

喬家大院平面布局圖

ADVERTISEMENT

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古建筑占地面積大。

二,技術原因。

千百年 來,始終以木為主要構材,磚石常居輔材之位,故重要工程,以石營建者較少。究其原因有二:(l)匠人對于石質力學缺乏了解。蓋石性強于壓力,而張力曲力彈力至 弱,與木性相反,我國古來雖不乏善于用石之哲匠,如隋安濟橋之建造者李 春,然而通常石匠用石之法,如各地石牌坊、石勾欄等所見,大多鑿石為卯 榫,使其構合如木,而不知利用其壓力而壘砌之,故此類石建筑之崩壞者最 多。(2)墊灰之惡劣。中國石匠既未能盡量利用石性之強點而避免其弱點, 故對于墊灰問題,數千年來,尚無設法予以解決之努力。墊灰材料多以石灰 為主,然其使用,僅取其粘凝性;以為木作用膠之替代,而不知墊灰之主要 功用,乃在于兩石縫間墊以富于粘性而堅固耐壓之墊物,使兩石面完全接觸 以避免因支點不勻而發生之破裂。

ADVERTISEMENT

故通常以結晶粗沙粒與石灰混合之原則, 在我國則始終未能發明應用。古希臘羅馬對于此方面均早已認識。希臘匠師 竟有不惜工力,將石之每面磨成絕對平面,使之全面接觸,以避免支點不勻 之弊者;羅馬工師則大刀闊斧,以大量富于粘性而堅固之墊灰墊托,且更進 而用為混凝土,以供應其大量之建筑事業,是故有其特有之建筑形制之產生。 反之,我國建筑之注重木材,不諳石性,亦互為因果而產生現有現象者也。——摘自《中國建筑史》

三,屬于環境思想方面,與其它建筑之歷史背景迥然不同者,至少有以 下可注意者四:

1.不求原物長存之觀念

中國自始 即未有如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滅之工程,欲以人工與自然物體竟久存之實, 且既安于新陳代謝之理,以自然生滅為定律;視建筑且如被服輿馬,時得而 更換之;未嘗患原物之久暫,無使其永不殘破之野心。 如失慎焚毀亦視為災 異天譴,非材料工程之過。

2.建筑活動受道德觀念之制裁古代統治階級崇向儉德,而其建 置,皆征發民役經營,故以建筑為勞民害農之事,壇社宗廟,城闕朝市,雖 尊為宗法,儀禮,制度之依歸,而宮館,台榭,第宅,園林,則抑為君王驕 奢,臣民侈僭之征兆。

3.著重布置之規制古之政治尚典章制度,至儒教興盛,尤重禮儀。

4.建筑之術,師徒傳授,不重書籍建筑在我國素稱匠學,非士大夫之事。——摘自《中國建筑史》

補充:

四,長期受制于儒家和道家思想。如儒家的「君子不器」道家的「天人合一」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

拙政園平面布局圖

頤和園平面布局圖

拙政園

獅子林

恭王府

中國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早已經深入文化,在建筑形態上的與自然融為一體,移步換景,就像紅樓夢的大觀園一般。思想上文人政客的放浪形骸,寄情山水。有興趣可以去找找看清朝幾個皇帝的山水cosplay圖畫。這種政治思想追求形成了與西方那種夸張的富麗堂皇形成鮮明對比。

五,大量的人力物力的不計投入。可以說,具體到某一處的考究,都要追溯到對工藝的處理,耗費的人力物力。偌大的故宮,到處雕梁畫棟,追求的是細節上的完美。有興趣你們可以去了解下太和殿的「金磚」。奢侈品之所以為奢侈品,因為它以獨特為榮,細節的完美。

六,「玩物」主義。儒家的低調中庸,器物的等級身份象征。可以說,房子里的豪華的不在布局,而在物品,汝窯的花瓶,檀木傢俱等等。 我記得在故宮博物院里放著一個名為大禹治水圖的玉山,了解它的人自然知道為什麼乾隆要寫下罪己昭。

綜上所述,便造就了中國古建筑與西方建筑的不同。奢華的地方不同。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1/18
「你知道嗎?天庭其實也是按照紫禁城來修的。」謝 @周鑫 邀請。首先,這個問題真的是見仁見智,只要不是差別太大,藝術上的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1/18
每次看到這種問題下面濃濃的一股「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卷大蔥」的味道。不想回答的,禁不住這個問題連續三天掛我首頁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1/18
這個話題我前幾天跟哥們兒吹牛逼的時候聊到過。牛逼是關于「我要是有馬爸爸那麼些錢怎麼顯擺更有逼格」。我的方案是這樣的:在北京買個兩三進的院子,一院子的花鳥蟲魚,新潮的不要,必須是黃鸝畫眉水泡眼,魚缸用瓷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1/18
這樣,吹文物古玩藝術品太刺激人,怕對心臟不好,咱們還是來聊聊地磚吧。2016年,在一次拍賣會中,一對永樂年間的地磚拍出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11/18
以上諸多回答中多講的是寢宮的「宮」,我來講講「寢」。其實,明清皇帝真正「寢」的地方,并不奢華。首先大家需要知道,故宮分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1/18
記得陪我媽去旅游,去宏村看了一圈,我媽在蹭一會導游的講解后,不僅感慨到:「猛一看不就是一堆破木頭,感覺還不如電視上看的外國人的宮殿,但聽完人家導演講解完就感覺這堆破木頭還真是個寶貝。」而答主對于宮殿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1/18
(持續更新中,就當成圖片資料帖吧)清代皇家室內裝修肯定首推倦勤齋了。純外行,只發圖不評論這個亭子是個小戲台論修繕的力量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1/18
奢華嗎。所有古風動畫里,中式建筑無一不在往寬大、高大的空間處理;層層疊疊,高堂大頂。因為立體豐富的空間是更具有藝術價值、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1/18
對于這種問題我只想說,又是金鋤頭鋤地的問題……說白了,大家的審美追求不同。中國古代皇家氣象追求的向來就不是白木框子金腳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1/18
無圖,不占流量。0824更新。沒想到這篇拾人牙慧的游戲文字會有一百多個贊,謝謝各位抬愛。看的人多了,覺得自己的文字有些觀點表述的不是很清楚。加之前看多了這個問題下貶歐式審美的與貶中式審美的,非要抬一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1/18
首先要明確一點:寢宮裝飾成什麼樣子,不是由當代人決定的,而是由寢宮的主人——也就是君主決定的,而君主的審美標準,又和他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1/18
這玩意兒,看價格,一套十二色,賞用瓷。也就是皇帝都不稀罕用,賞人用的。我上過手,質感和薄度可以用驚艷形容。你再去想想比賞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1/18
凡爾賽宮是1833年重修的,還比什麼呢?說實話,1500年以后都不必比了,因為那以后的故宮甚至都在退步。現在故宮的大殿還沒有永樂時一半大。而西方1600年左右就開始暴發戶了,拿一個1500以后就開始衰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1/18
想起三張舊照片,拍攝于紫禁城寧壽宮景區的樂壽堂。寧壽宮是乾隆皇帝為養老修建的宮殿群,而樂壽堂里真的有床,是一處真正意義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1/18
看別的答案實在看不下去了。。。別扯別的,對事論事,如果相比明清時期,中國皇帝的寢宮比同時期法國皇室弱爆了。不用逼逼什麼單論臥室、單論大小、層高什麼的。。如果中國皇帝的寢宮真的更加豪華的話,現在某國就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1/18
歐洲王宮我沒有去過,不知道是啥情況,不過紫禁城倒是去參觀過。說句實話,故宮大內的那些寢宮,一個個低矮逼仄,看上去真不是什麼舒適的住所。怪不得康熙乾隆一直住在圓明園,而慈老太太掏空家底也要蓋頤和園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1/18
東北亞大陸的傳統樣式、實存復古物件都非常土嗨,同質的樣式圈內,就不說人家日本做的怎麼樣了,就連朝鮮都可能比東北亞大陸好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1/18
首先,解釋一下很多人吐槽的采光。你們看到的古建,面貌大致都是這樣的。你們看了以后,以為沒有玻璃的古代,整個采光一定夠嗆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1/18
除了審美意趣上的差異和建筑材料上的限制外,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是因為我們平常看到的明清故宮都不太新,沒有像歐洲的皇宮那樣維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1/18
(多組圖預警)17-19世紀明清宮殿的居住功能性開始落后于同時代歐洲宮殿,而且時間越往后差距越大,承認這點我不知道難在哪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