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在梁思成在其著作《中國建筑史》概括了好多。以下均為摘自《中國建筑史》,如果嫌棄斷章取義,可移步去找全本來看,相信你會更加了解的,其實很多原因我們在學習中早已講過。
一,中國古代建筑平面布局以體量取勝,即作為單一建筑格局很少,基本都是一個建筑群體。
中國古建筑院落之組織凡主要殿堂必有其附屬建筑物,聯絡周繞,如配廂、夾 室、廊廡、周屋、山門、前殿、圍墻、角樓之屬,成為庭院之組織,始完成 中國建筑物之全貌。除佛塔以外,單座之建筑物鮮有呈露其四周全部輪廓, 使人得以遠望其形狀者。單座殿屋立面之印象,乃在短距離之庭院中呈現其 一部。此與歐洲建筑所予人印象,獨立于空曠之周圍中者大異。中國建筑物之完整印象,必須并與其院落合觀之。
故宮平面布局圖
喬家大院平面布局圖
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古建筑占地面積大。
二,技術原因。
千百年 來,始終以木為主要構材,磚石常居輔材之位,故重要工程,以石營建者較少。究其原因有二:(l)匠人對于石質力學缺乏了解。蓋石性強于壓力,而張力曲力彈力至 弱,與木性相反,我國古來雖不乏善于用石之哲匠,如隋安濟橋之建造者李 春,然而通常石匠用石之法,如各地石牌坊、石勾欄等所見,大多鑿石為卯 榫,使其構合如木,而不知利用其壓力而壘砌之,故此類石建筑之崩壞者最 多。(2)墊灰之惡劣。中國石匠既未能盡量利用石性之強點而避免其弱點, 故對于墊灰問題,數千年來,尚無設法予以解決之努力。墊灰材料多以石灰 為主,然其使用,僅取其粘凝性;以為木作用膠之替代,而不知墊灰之主要 功用,乃在于兩石縫間墊以富于粘性而堅固耐壓之墊物,使兩石面完全接觸 以避免因支點不勻而發生之破裂。
三,屬于環境思想方面,與其它建筑之歷史背景迥然不同者,至少有以 下可注意者四:
1.不求原物長存之觀念
中國自始 即未有如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滅之工程,欲以人工與自然物體竟久存之實, 且既安于新陳代謝之理,以自然生滅為定律;視建筑且如被服輿馬,時得而 更換之;未嘗患原物之久暫,無使其永不殘破之野心。 如失慎焚毀亦視為災 異天譴,非材料工程之過。
2.建筑活動受道德觀念之制裁古代統治階級崇向儉德,而其建 置,皆征發民役經營,故以建筑為勞民害農之事,壇社宗廟,城闕朝市,雖 尊為宗法,儀禮,制度之依歸,而宮館,台榭,第宅,園林,則抑為君王驕 奢,臣民侈僭之征兆。
3.著重布置之規制古之政治尚典章制度,至儒教興盛,尤重禮儀。
4.建筑之術,師徒傳授,不重書籍建筑在我國素稱匠學,非士大夫之事。——摘自《中國建筑史》
補充:
四,長期受制于儒家和道家思想。如儒家的「君子不器」道家的「天人合一」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
拙政園平面布局圖
頤和園平面布局圖
拙政園
獅子林
恭王府
中國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早已經深入文化,在建筑形態上的與自然融為一體,移步換景,就像紅樓夢的大觀園一般。思想上文人政客的放浪形骸,寄情山水。有興趣可以去找找看清朝幾個皇帝的山水cosplay圖畫。這種政治思想追求形成了與西方那種夸張的富麗堂皇形成鮮明對比。
五,大量的人力物力的不計投入。可以說,具體到某一處的考究,都要追溯到對工藝的處理,耗費的人力物力。偌大的故宮,到處雕梁畫棟,追求的是細節上的完美。有興趣你們可以去了解下太和殿的「金磚」。奢侈品之所以為奢侈品,因為它以獨特為榮,細節的完美。
六,「玩物」主義。儒家的低調中庸,器物的等級身份象征。可以說,房子里的豪華的不在布局,而在物品,汝窯的花瓶,檀木傢俱等等。 我記得在故宮博物院里放著一個名為大禹治水圖的玉山,了解它的人自然知道為什麼乾隆要寫下罪己昭。
綜上所述,便造就了中國古建筑與西方建筑的不同。奢華的地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