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懷疑韓信投奔劉邦之前有過獨立指揮戰役的經驗,可能被史記遺漏或舍棄。
劉邦親自指揮漢軍的主力(其他人他信不過),不過他需要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為他指揮偏師。劉邦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是非常實用主義的,他選拔的大將軍肯定優先選擇有過獨立指揮經驗的人,否則他還不如選拔從沛縣就跟隨他的幾個將軍(比如灌嬰、曹參)。
根據史記的記述,韓信在項羽麾下擔任郎中,數次向項羽獻策,都沒有被采納。但是,生活告訴我們不是任何人都有資格向領導提建議,無名小卒跟領導搭話都是一種冒犯。韓信能夠數次向項羽提建議說明他在楚軍中有一定的地位,非常有可能曾是項羽的親信。項羽可能把一些次要的需要獨立完成的作戰任務交給他的幾個親信去做,并在工作中加以考察。
韓信能贏得蕭何的賞識,很可能和他過去獨立作戰的經驗有關,因為只有獨立解決過實際問題的人才能談到問題的核心和要害。韓信在討論工作時甚至很可能援引他的經驗,給蕭何留下深刻的印象。劉邦更是講究實際之人,他對扮豬吃老虎、制造和利用敵人對自己的輕視方面肯定和韓信有共同語言。劉邦之所以一開始看不上韓信,可能是因為他覺得韓信是項羽挑剩下的,軍事才干必定不如項羽器重的英布、龍且等人。
司馬遷非常偏愛憑借自己的口才贏得君王青睞的政治家(比如蘇秦、張儀、范雎等),他可能為了突出韓信的口才,而忽略或掩蓋韓信的實際經歷。由于史記是記載楚漢戰爭史的唯一信源,所以留下了不少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