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媽媽(父親的姑媽,奶奶輩的)年輕時就守寡,後來機緣巧合信了佛,非常虔誠,一直吃齋念佛,七十多歲去世,得享按佛教徒的禮儀坐著轎子被抬到本地寺廟去火化的。火化是在寺廟的后山上,一個專供佛教徒火化的土窯里,用磚封好后開始燒。大概燒了一天吧,據去為她收拾遺骨的親戚講,燒出來了一堆舍利子,好像也有彩色的。
我看到有幾個知友的試驗視頻,用氧焊槍燒其它骨頭也能得到類似舍利子的東西,而普通人火化卻很少能有,我猜可能是火化溫度還不夠高。正常的火化只要把人燒至骨頭渣即可,沒必要浪費燃油繼續燒熔成舍利子現狀,因為對非佛教徒而言沒有意義,可能遺骨還無法降解成了垃圾。
我只是有點好奇,寺廟的那種土窯,按說燒柴火應該燒不到火葬場那樣的高溫吧,為啥很多佛教徒就能燒出舍利子呢?個人覺得可能跟佛教徒長年素食且飲食清淡有關,導致骨質成分有變化,就算溫度不夠高也更容易燒熔成舍利子。
越是高僧和虔誠的佛教徒,他們吃素的年頭越長,且一點葷都不沾,所以導致骨質變化的可能性越大,我姑媽媽就屬于這樣的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