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圖,不占流量。
0824更新。
沒想到這篇拾人牙慧的游戲文字會有一百多個贊,謝謝各位抬愛。
看的人多了,覺得自己的文字有些觀點表述的不是很清楚。加之前看多了這個問題下貶歐式審美的與貶中式審美的,非要抬一個貶一個,覺得又好氣又好笑,寫的時候帶來些許情緒,這里做了修正。
應該不會再更新了。
————————————————
有幸見過北京的故宮與頤和園,法國的凡爾賽宮與楓丹白露。
盧浮宮雖然外表是宮殿造型,但內部已經徹底的改造,成了一座現代博物館。
最喜歡他的三樓,人少畫大,整個天頂的照明跟著陽光的變化而變化,是我見過最棒的照明系統,沒有之一,仿佛真有身處于天國的錯覺。
這里不考慮用盧浮宮做比較,它的本質已經不是宮殿,而是宮殿造型的現代博物館。
首先,審美是非常主觀的東西,金庸用一句話就說明白了:(漢人的)那些東西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歡。
其次,審美本質是文化訓練的成果,如果沒有接受相應的文化訓練,是無法理解特定文化所產生的美。
好比非洲某酋長的國王寶座,絕大多數的國人無法理解那把木質的椅子上面的圖案與裝飾意味著什麼,自然無法理解非洲那種美。盧浮宮里面非洲館的游客是最少的(埃及館是單獨的),絕大多數游客沒有經歷過非洲美學的訓練,無法理解展品蘊含的美。
再次,任何美的表現形式都是源于體力勞動,但其美的本質是反體力勞動的。人類的審美喜歡白色皮膚,不喜歡黑(深)色,本質在于白色皮膚不事體力勞動,黑(深)色皮膚是從事體力勞動的結果。
然后我們再來看問題,中西宮殿的奢華程度,所謂窮極國家人力物力供皇族享受的宮殿,可以彼此比較麼?可以比較他們奢侈嗎?這種比較其實就是審美的比較。
審美的比較無疑是荒謬的,如前文所述,沒有經過相應文化的審美訓練,是無法理解美表現形式的具體的意義。而對不同文化的審美都做到理解的程度,就會明白這是在關公戰秦瓊。
真要比一比,也要在同一種審美語言下,進行比較。
要比較前,首先也應該剝離其文物屬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物品,這才是它昂貴的原因,真要穿越到了明清,除了紫檀專供皇室,其他木材如黃花梨,江南富商也是消費得起的,沒有現在那麼金貴,非集團公司的巨賈不能收藏。
然后還要剝離其當時的市場價格,所謂物以稀為貴,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天朝的瓷器瓶子到了歐洲,貴族們愿意拿玻璃瓶子百換一。紅樓夢里的權貴也愿意拿百件瓷器炕屏去換一件西洋的玻璃炕屏擺在家里炫耀,可惜也就賈家有一件密藏,要賣熟人面子才能借出來擺闊,誰又真的愿意跟你換呢?
通過傢俱,油畫,玻璃,瓷器之間的價格來比孰高孰低?這沒什麼意義。
歐式裝潢的萬惡之源,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廳,油畫吊頂,黃金邊飾,鏡子墻面,水晶吊燈,中午的陽光從窗戶里射進來,效果不擺了。
但事實上,模仿凡爾賽宮鏡廳的后果是什麼呢?美國總統川普的土豪金風格就是源于此,裝潢界對他的審美持嘲笑態度。 論財力,世界上也沒多少人比他更適合實現歐式裝潢了,但裝出來的房子為什麼會如此不受評論界待見呢?
因為歐洲一戰前歷了全新的文化審美訓練,以德國包豪斯為代表的現代文化崛起,新興階層小資產階級需要自己的全新審美文化,既可以說是審美疲勞也,可以說是與過去貴族那一套劃清界限,所以巴洛克與洛可可那一套不再合適,金銀審美已經被摒棄掉了。
現代歐洲人裝潢最多在現代裝潢設計上點綴一點自己熟悉的歐式元素,這跟新中式風格新日式風格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現代裝潢的實質,配一點民族元素,有些朋友貼幾張現代裝潢的圖片,因為圖中帶了點歐式元素,就號稱歐式壓倒中式,這種結論無疑是可笑的。
天朝歐式裝潢為主流的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改革開放以后,大陸大量的裝潢學習模仿歐式現代裝修,不可避免的會一并模仿歐式元素部分。 但因為大陸業者并沒有真正經過歐式審美訓練,只能拙劣的模仿。加上萬惡之源鏡廳的模范作用,從住宅到KTV到賓館到酒店無不跟風,又因為成本的限制,不可能做出真正的巴洛克或者洛可可,粗看很唬人,卻耐不起細看。土豪金的那種囂張跋扈的感覺,猛的一看確實唬得住人
土豪的本意就是沒文化的有錢人,是貶義詞。
土豪金直譯過來就是沒文化的有錢人喜歡的那種金色。
好聽嗎?不好聽,跟屌絲一詞一樣,不好聽。
事實上,對美的訓練無時無地的在人類社會進行著,對金銀的追求,本質就是對美追求的表現形式。很多人一輩子就停留在這一程度了,比如川普們,金銀審美已經能夠滿足他們了,其實這樣過一輩子得也很幸福。
馬先生審美的四個階段,艷俗,含蓄,矯情,病態。
追求金銀,其實就是艷俗審美。說白了,是個人,什麼文化都沒有,他也知道要追求金銀。
學了一肚子墨水的一個文化人,也跟這些野蠻人一般,不知追求為何物嗎?何為修身治家齊國平天下,追求金銀這類俗物嗎?
有一個有意思的文化現象,影視作品中:隋以后宋以前的貴族高官,無論穿金戴銀多少,都不會讓人覺得不適。但宋以后的貴族高官,穿金戴銀就少得多了。隋唐代的桌子上出現大量金銀器,會覺得富麗堂皇,宋元明清的桌子上出現大量金銀器,就會覺得假。
為什麼?
因為隋唐是氏族門閥政治為主導,天朝皇帝們節度使們氏族門閥們在隋唐時期擁有了大量金銀,奢靡的晚唐已經玩夠金銀了,具體去看聶隱娘與夜宴里面貴族的房間的裝潢,再擺上何家村窖藏里面的金銀器,墻上再繪上吳道子的壁畫,可與你凡爾賽宮一爭高下嗎?
把劉嘉玲與章子怡的盛唐晚唐的裝束,與路易十六時期的法國、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英國的貴婦裝束做個對比,彼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同在金銀審美的語言下,大家來開個宴會來比較,才有意思。
宋以后是文官集團政治為主導。新興階層文官階層集團同樣需要自己的全新審美文化,你也可以說這就是審美疲勞了,也可以說于過去的門閥審美劃清界限,所以金銀審美同樣被摒棄掉了,設計審美占據主流,飽和色審美逐漸被非飽和色審美所替代。
文官階層的審美訓練進入了含蓄階段,設計簡約,追求素雅,融入中國獨有的哲學的思想,這里面有中國獨有文化的審美訓練在里面,沒經過,看不懂很正常。
刻薄的說一句:宋以后的天朝皇帝們是看不起歐式宮廷設計,歐洲的國王們是看不懂中式宮廷設計。
歐洲的國王們窮了一千年,這一段時期他們的審美也是很保守的,吃得多也是罪,自然談不上審美訓練。新航路開辟有錢了,闊了以后民族的文化風氣由保守變得開放,進而爆發起來,沒見過那麼多金銀,要玩一玩,這很正常,誰家祖上沒有闊過呢?
一戰前的文化大爆發,歐洲人也不玩金銀了,新型的小資產階級審美上從金銀審美過渡到設計審美,從飽和色審美過渡到非飽和色審美。後來當大家都到了含蓄階段以后,忽然彼此就懂了,明代太師椅萬歷柜等傢俱的設計受到現代傢俱師頂禮膜拜,就是文化貫通的典型。
中國的審美在宋以后,開始經歷一場變革,皇帝為代表文官集團摒棄了金銀等華麗的事物,效法追求自然成為新的時尚,出現了極端奢侈艮岳,耗費民力物力無數,園內所裝飾的并非金銀,而是瘦皺漏透的太湖石。 甚至將日用的瓷器設計上升到哲學高度,最為極端的就到了視缺點為優點的矯情階段。
瓷器上的龜裂本來是瓷器的缺點,統治階級文化審美的訓練將它視為美的表現形式,于是缺點變成了優點,什麼叫扭曲現實?這就叫扭曲現實!
素色的瓷器龜裂了反而價值連城,這點放在沒有經過中式審美訓練的歐洲,他們理解不了。他們更喜歡青花,白配藍,熱烈而直白,這就是艷俗。可以喜歡德化窯的白瓷,這就是含蓄。但他們理解不了這樣的矯情。但這東西放在日韓,他們能立刻理解,他們的美學修養會告訴他龜裂的宋瓷意味著什麼。
歐洲什麼時候到了矯情的時候呢?杜尚把小便池送進展覽館的時候,他將小便池不再視為實用器而視為美的載體,這就追上了宋人把龜裂的瓷器不再視為實用器而視為美的載體一樣。
至于病態就不再展開了,跑題太多。
回過頭來看宮廷建筑,所謂的奢華,附著在審美的基礎上,你的審美訓練決定了你自己的喜好,而你自己的喜好,關別人什麼事?自己喜歡不就行了。
你看凡爾賽宮,法王的含義每一寸都寫在臉上,鏡廳表達的是什麼?我有很多很多的財富,我用它來招待國王們大使們諸侯們大臣們舉辦舞會用,看看我大法蘭西多麼富強,這是一種政治語言。
你看看故宮,明清皇帝寫在臉上的含義是卻是唯我獨尊。過去幾乎所有人進入故宮,都只能低著頭。他舉辦宴會的地方,乾清宮或者太和殿或者皇極殿,故宮的主人并沒有用大量金子強調自己的富有,但千叟宴的參與者,同樣會印象深刻,這也是種政治語言。
說了那麼多廢話,回到題主本身。
由于歷史的原因,故宮遭受到了很多浩劫,許多名貴文物被侵略者掠走,如今為了保護文物故宮的很多文物也保存起來,不能展示出來,很遺憾不能展示古代帝王那種奢華的氣派,許多文物在海外也不能見到,希望知乎內的朋友們能盡量展示當時帝王的奢華起居。 如今熱播的清宮劇上,皇帝的起居,用品和服飾上實屬簡陋,讓人總感覺不如歐美王室的住所精巧,氣派。但是我覺得應該不是電視劇上的那個樣子,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明清發展到頂峰,皇宮應該也是。
1,金銀審美天生吸引人,金銀裝潢的住所會讓人覺得精巧,氣派,這很正常,當你真看到了實物,看多了金勺子與銀盤子,其實你也有可能會審美疲勞。
2,天朝宋以后的帝王們在文化上已經不玩金銀了,宋以后的審美文化認為大面積的使用金銀進行裝飾是俗氣的。帝王所裝潢的住所,顯得低調,你覺得「皇帝的起居,用品和服飾上實屬簡陋」,是你看不懂他的起居,用品和服飾的文化價值與實物價值,因為你沒有經過相應的美學訓練,不了解這些物品的意義,這很正常。
3,真實天朝明清帝王的起居,當然不是電視劇演的那樣,應該還要簡陋些,采光要差得多,妃子們要長得寒磣得多,皇帝隨時要被管著,沒電視劇里面那麼隨心所欲陪著女主角卿卿我我。
4,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確實在明清發展到頂峰。但明清的皇宮并不是頂峰,皇宮頂峰應該是盛唐的大明宮。皇宮這種東西,就像拳擊比賽,要分體量級,面積占決定性因素,所謂的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技巧都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