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皇帝的廟號才可以稱祖,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為何能稱圣祖?
查看全部 19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25

ADVERTISEMENT

中國歷史上從來就沒有開國皇帝稱『祖』、繼業之君稱『宗』的規矩。且不說康熙是第四位皇帝,歷史上就是第六位、第七位皇帝稱『祖』的都比比皆是。這是其一。

康熙也不只是繼業之君,更是完成清朝統一的「創業之君」。無論你將清朝統一放在收台灣還是擒獲永歷帝,清朝統一都是處在康熙的在位時期。這是其二。

所以,有一說一,給康熙一個『祖』的廟號問題不大。

很多人去論證康熙廟號不能是『祖』,其實沒有必要。歷史上相當多的繼業之君獲得了『祖』的廟號。這里面,大多數人甚至還比不過康熙。

當然,『圣祖』這個廟號的確有一定爭議。

一、第四位皇帝不能稱『祖』嗎?

在康熙帝以前,清朝已經有兩『祖』,太祖努爾哈赤、世祖福臨,還有一『宗』,太宗皇太極。

ADVERTISEMENT

康熙帝是清朝第四任皇帝,即使把清朝建立者看成皇太極那也是第三任皇帝,他為什麼能稱『祖』?

其實吧,和很多人想的不同,稱『祖』還是『宗』,并不是一件很嚴格的事。繼業之君也未必稱『宗』,甚至開國君主也未必都稱『祖』(宇文覺、李存勖、元昊)。

繼業之君稱『祖』不稱『宗』,有哪些例子?

例子實在太多了。

且不說康熙是第四任皇帝,歷史上甚至都有第五任、第六任、第七任皇帝稱『祖』的諸多先例。

第一例:曹魏『烈祖』曹叡

曹魏有三『祖』,太祖曹操、高祖曹丕、烈祖曹叡。曹操和曹丕都很好理解,一位是始受封者,一位是開國皇帝。曹叡既不是開國皇帝,又沒有一統天下,他何德何能稱『祖』呢?

更離譜的是,曹叡的『烈祖』,不是死后封的,而是他自己生前就定好的。

ADVERTISEMENT

理由是啥?

有司奏:武皇帝撥亂反正,為魏太祖,樂用武始之舞。文皇帝應天受命,為魏高祖,樂用咸熙之舞。帝制作興治,為魏烈祖。

「帝制作興治,為魏烈祖。」由此可見,并不是只有開國創業才能稱『祖』。至少在曹魏統治階層看來,「制作興治」而稱『祖』也未嘗不可。

第二例:晉朝『肅祖』司馬紹

晉朝有四『祖』,高祖司馬懿、太祖司馬昭、世祖司馬炎、肅祖司馬紹。前三位當然很好理解,司馬懿是第一代掌權人,受封舞陽侯,司馬昭受封晉王,司馬炎最終建國。

武帝受禪,上尊號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廟稱高祖。武帝受禪,追尊號曰文皇帝,廟稱太祖。己酉,帝崩于含章殿,時年五十五,葬峻陽陵,廟號世祖。

第六位皇帝明帝司馬紹的『肅祖』卻著實費解。或許司馬紹與平定王敦之亂有關,又或許只是《晉書》《宋書》的寫作錯誤,《資治通鑒》記載司馬紹的廟號是「肅宗」。

ADVERTISEMENT

戊子,帝崩于東堂,年二十七,葬武平陵,廟號肅祖。(《晉書》)肅宗明皇帝下太寧二年(《資治通鑒》)

如果司馬紹廟號真的是「肅祖」,他就是以晉朝第六位皇帝的身份獲得了『祖』的廟號。在這里,我們姑且存疑。但至少,可以說明在《晉書》的編纂者房玄齡等人看來,司馬紹廟號『祖』并不是什麼有悖常理的事。

第三例:劉宋『世祖』劉駿

南朝劉宋也有三『祖』:高祖劉裕、太祖劉義隆、世祖劉駿,這三位分別是劉宋第一任、第三任、第五任皇帝。

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漢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太祖文皇帝諱義隆,小字車兒,武帝第三子也。世祖孝武皇帝諱駿,字休龍,小字道民,文帝第三子也。

請注意,世祖劉駿是劉宋王朝的第五位皇帝。

即使不算被廢的劉義符和劉邵,劉駿也是劉宋實際的第三位皇帝和法理的第四位皇帝(算上劉裕的父親孝穆皇帝)。但他的廟號是『世祖』。

第四例:南梁『世祖』蕭繹

南梁也是有三『祖』:太祖蕭順之(蕭衍追封)、高祖蕭衍和世祖蕭繹。其中,世祖蕭繹已經是南梁的第四位皇帝。

世祖孝元皇帝諱繹,字世誠,小字七符,武帝第七子也。

蕭繹也并非有什麼一匡天下的功業,甚至都沒統一梁朝內部。江陵被西魏攻破后,蕭繹被殺。就是這樣一位皇帝,廟號也是『世祖』。

辛未,魏人戕帝。明年四月,梁王方智承制,追尊爲元皇帝,廟號世祖。

第五例、第六例:北魏『顯祖』拓跋弘、『高祖』元宏

北魏帝系極為混亂,追封了28位先帝不說,獻文帝拓跋弘作為第六位皇帝,廟號竟也是『祖』。

承明元年,年二十三,崩于永安殿,上尊謚曰 獻文皇帝,廟號顯祖,葬云中金陵。

他的兒子,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元宏,北魏第七位皇帝,廟號卻是『高祖』,又是一個『祖』!

上謚曰孝文皇帝,廟曰高祖。五月丙申,葬長陵。

如果說,孝文帝的確功業昭著,稱『祖』還算有因,但獻文帝也稱『祖』,確實很難能想到合理原因。

或許,廟號這事就沒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標準。

第七例:北齊『世祖』高湛

北齊武成帝高湛,同樣是北齊第四任皇帝(這還沒計入實際開創者高歡和高澄),他的廟號也是『祖』,世祖。

天統四年十二月辛未,太上皇帝崩于鄴宮乾壽堂,時年三十二,謚曰武成皇帝, 廟號世祖。

第八例:北周『高祖』宇文邕

即使不算實際開創者宇文泰,宇文邕也只是北周的第三位皇帝,他的廟號卻為『高祖』。

當然,宇文邕誅滅宇文護、吞并北齊,絕對配得上『高祖』廟號。

謚曰武皇帝,廟稱高祖。

除了上述八例,還有很多二代繼業之君的廟號也是『祖』,比如,南齊世祖蕭賾、南陳世祖陳蒨、隋朝世祖楊廣。這幾位雖然是第二任皇帝,但畢竟沒有開創之功,廟號也稱『祖』。

所以,我們發現廟號是『祖』還是『宗』其實沒有什麼規律。南梁第四位皇帝稱『世祖』,北齊第四位皇帝稱『世祖』,劉宋第五位皇帝稱『世祖』,晉朝第六位皇帝稱『肅祖』(存疑),北魏第六位皇帝稱『顯祖』、第七位皇帝稱『高祖』等等。不是創業之君就不能稱『祖』,明顯是個偽命題。

當然,唐宋之后,這類事確實少了不少。但到了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廟號又由『太宗』被改為頗為奇怪的『成祖』,朱厚熜又創造了一個『祖』的新廟號。

所以,就清朝第四位皇帝(或是第三位皇帝)康熙而言,他的廟號是『祖』,在歷史上其實有很多先例。

二、康熙只是繼業之君嗎?

而且,說康熙是繼業之君其實還不準確。某種程度上,康熙也算是創業之君。

畢竟,清朝的最終統一是在康熙手上完成的。

南明何時被平定的?順治十八年十二月。

十二月,大兵臨緬,白文選自木邦降,定國走景線,緬人以由榔父子送軍前。

這里注意,順治十八年的正月,順治帝就去世了。所以,在朱由榔被抓的順治十八年底,在位的皇帝是康熙帝。

永歷帝朱由榔死于哪一年?康熙元年。

明年四月,死于云南。

南明將領李定國之子李嗣興是什麼時候投降的?康熙二年。

乙卯,故明將李定國子嗣興來降。

因此,清朝的統一不是在順治手里完成的,而是在康熙手里完成的。雖然當時的康熙只是個幾歲小孩子。

而如果把清朝統一的時間放在消滅南明殘余勢力延平王國,那就得定位于統一台灣之戰。康熙二十二年,世間再無政權奉南明正朔。

戊辰,施瑯疏報師入台灣,鄭克塽率其屬劉國軒等迎降,台灣平。詔錫克塽、國軒封爵,封施瑯靖海侯,將士擢賚有差。

所以無論從哪個維度看,清朝完成統一都是在康熙在位時期。把康熙也算作創業之君也未嘗不可。

因此,史書在評價康熙「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的重要原因就是,康熙實現了清朝的「寰宇一統」。

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

即使不看平三藩、平葛爾丹、派兵入藏、擊沙俄這些,單看「寰宇一統」也足以給康熙一個『祖』的廟號。

三、『圣祖』廟號為何尷尬?

這一點不用多談。

中國歷史上有四個『圣祖』,貼出除康熙外的三個人就知道『圣祖』這個廟號是多麼奇葩。

唐圣祖,太上老君,老子李耳。

欽承降鑒,載深兢惕,謹上加尊號曰圣祖大道元元皇帝。伏惟昭膺盛典,永貽休烈。

前蜀圣祖,仙人王子晉。

五年,起上清宮,塑王子晉像,尊以為圣祖至道玉宸皇帝。

宋圣祖,道教神仙趙玄朗。

閏月己巳,上圣祖尊號。辛未,謝太廟。壬申,立先天、降圣節,五日休沐、 輟刑。乙亥,詔上圣祖母懿號,加太廟六室尊謚。

歷史上四個『圣祖』,三個神仙,一個康熙。

他不尷尬,誰尷尬?

『圣祖』尷尬歸尷尬,康熙帝廟號稱『祖』的確問題不大。

一方面是,中國歷史上『祖』和『宗』的廟號本就沒有固定規矩,繼業之君稱『祖』的比比皆是。

按照曹叡的說法,「制作興治」就可以稱『祖』。「帝制作興治,為魏烈祖。」

另一方面是,康熙也不僅僅是繼業之君,還是完成「寰宇一統」的創業之君。清朝統一并非完成于順治,而是完成于康熙。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25
我十分懷疑圣祖這個廟號是漢人官員欺負雍正沒文化搞出來的,雖然我沒有證據。為什麼這麼講,因為用圣祖這個廟號,太損了。看似吹捧,實則暗藏貶損揶揄。所謂圣,即道德智慧極高完美無缺才能稱圣,如孔子孔圣人,近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25
圣祖廟號不能怪康熙不要臉,麻子生前沒有暗示自己要稱圣祖。這是繼位初的政治形勢,群臣的諂媚和雍正的極端性格三者合力的結果。雍正在位13年可以說是胤禛辟謠的13年,從即位起就有許多謠言。當時謠傳康熙遺詔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25
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所以給了個祖,這個沒什麼問題,一朝多祖也不是沒有過,比如元朝有太祖有世祖,但康熙問題在于他這個稱祖的理由就相當于說他來了個二次革命,那就是在類比明成祖朱棣?那這置他爹于何地?至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25
沒辦法呀。老奴連清朝是啥都不知道,祖是皇太極給他加的。順治又是個兒皇帝,滿清統治集團內部都知道鼎定天下是誰的功勞。作為皇太極一脈的最高統治者,現在好不容易出了個康熙,此時還管你什麼規矩不規矩??要知道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09/25
這玩意是一步步濫用的。最開始廟號很難得,西漢幾位皇帝的廟號因為不夠格都給撤了,皇帝都以謚號稱呼為主;後來的皇帝給的謚號越來越長,越來越夸張,本來該給惡謚的給個中性點的,中性點的給個美謚,有功績的直接吹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25
康熙六十一年(1772年),康熙帝在暢春園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隨即病逝。遺詔胤禛繼位,成為清王朝第五位皇帝,是為雍正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25
因為在滿洲人看來,康熙是真正消滅了一切存在或潛在的漢人反抗力量,真正做到將漢民族完全征服的滿洲統治者。康熙所制訂的一系列統治方針深刻影響了後來的滿洲統治者,為後來者繼續占領中原統治漢人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25
廟號稱祖意味著「不祧」。按照海量儒學專家精確計算的結果,天子七廟,宗廟里應該有七間屋子:太祖的居中,兩邊放當今天子的最近的六代祖宗,叫「三昭三穆」。後來宋朝大儒重新計算,應該再加兩個有特殊功績的宗,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25
這個問題清史稿上有直接的解釋,清人認為圣祖太NB了,NB到守成二字不足以概括他的業績...論曰: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錫。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圣學高深,崇儒重道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25
廟號沒有標準只有原則,就是「祖有功而宗有德」。所以只要認定某一位君主「有功」,即可追尊為祖。如果認定兩漢是一個漢朝,事實上只有唐宋時代的政權滿足一祖多宗的廟號格局。清朝祖號泛濫的幾個關鍵節點:弩爾哈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25
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胤禛愛他的爸爸勝過愛他的祖宗。因為這個光榮稱號是胤禛評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25
康熙沒有祖的廟號,整個清朝都很尷尬,他們的太祖沒有真正當過皇帝,甚至國號都不是他定的,真正開國皇帝卻只是太宗,而世祖有沒有拿的出手的功業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25
很明顯,提問者不知道曹魏三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25
先說說歷朝歷代叫圣祖的,· 晉圣祖程伯符(生卒年不詳),程姓始祖,一名喬伯,又名二和。周代諸侯,食邑于程,封程國,伯爵。國亡,子孫遂以國為姓。他生活在商末周初,和周公姬旦等人幫助周成王定鼎郊溽,修和周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25
謚號和廟號隨著時代都開始不斷濫用了。(皇帝的謚號更是經過唐宋不斷加長,元朝有縮減,明清又開始不斷加長)嘉靖這人吧御制正孔子祀典說,宣付史館,又行禘祭,定配享,作九廟,改太宗廟號為成祖,尊獻皇帝廟號為睿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25
野豬皮:我是太祖!出家和尚:我是世祖!康麻子:我是圣祖!乾隆:為什麼不給我弄個高祖?不孝子!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25
表面原因是雍正剛剛繼位,皇位極其不穩,所以通過提高父親康熙的地位,來顯示自己的孝心,進而達到穩固皇位的作用。深層次原因在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25
不要臉唄,開國才幾個皇帝?太祖,世祖,圣祖,太宗,成宗,世宗,高宗。六個皇帝一個攝政王,七個人基本把最好的廟號用完了。如果乾隆不是自己說稱宗為是,毫無疑問肯定會被追封祖。那時清朝就會出現四祖的奇觀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