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后面有兩塊墓,一個有碑,是我太爺的叔叔的,還有一個只有土堆,依稀可辨。我當年問我70多歲的奶奶,她知道這個曾經是墓,但也不知道是誰家的,沒人過來啊。後來就沒有了,變成了菜地。。。
我那太爺的叔叔墓,我從小到大,就沒見家里人去燒過紙。當年有碑而且明顯可見,但現在卻基本看不見了。
而我爸爸的爺爺,也就是我爺爺的爸爸,也是我太爺,每年清明時候是會去的,保護得很好。我記得有年我叔叔說,到我下一輩基本就不會再過來祭拜,以后他們不在了就指望著我這輩人過來清理樹枝雜草了。
那墓地在座小山上,極其隱蔽,路被封死。有人偷偷摸摸去這小山賭博,每年掃墓都能在附近看到大量煙頭。拆遷修路都未動過那塊地方。旁邊還有幾塊墓,應該是我家老祖宗,每年燒紙都必去。
但我爸和叔叔,包括幾個堂叔叔都說不清這幾個里面到底是誰,只知道是自家人,因為那片小山以前就是我家祖上的。都沒有碑,雜草叢生,要不是我們每年去掃墓熟悉了,那幾個地方外人根本看不出是墓。就連我們有年去除墳頭草割了半天,還能割偏了位置。我爺爺的弟弟還健在,也就是我爸的叔叔,也是我的二爺爺,他從來不會去,他年紀大了,都是我堂叔叔,也就是我二爺的兒子們,跟我爸和我叔叔帶著鐮刀,斧頭,等等工具上山清理雜草。
我爺爺的墓當年被我爸和叔叔挖開,打著傘遷到公墓。當年看到爺爺的骨頭,還有一壇十分渾濁的老酒。我爺爺去世我還在外地上學,家里都騙我說爺爺病好了,回了家后我直接跪在墳頭。
滄海桑田,人生短短多麼渺小。
又不是秦始皇和朱元璋等等人物,用不了那麼大的地方。
小小安葬之處,還有后人惦記并過來祭拜,就該很滿足了。
某天如果沒有人再過來,變成菜地,或者拆遷動土,也莫要怪。若隔了很長時間,可能晚輩都搞不清關系了。我有時候喝酒問我堂叔們的幾個堂叔叔,也是我爸的堂叔,我喊爺爺,他們最多能跟我說到我太奶奶,再遠就說不清了,每個爺爺了解的程度還不一樣,而且往上關系相當復雜,我似懂非懂,酒后也基本都忘了。這個爺爺的姑姑,那個舅爺的嬸嬸,姨娘,那個爺爺的姑姑跟那個嬸嬸的關系,子妹多少,又跟我爸什麼關系等等,聊過幾次我都難記的。
我們家過年在家祭祖燒完紙之后,都會留點紙錢,我會拿去門外燒,是說送給那些無人祭拜的孤魂,年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