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就是被圈養起來的動物
用垃圾食品喂他們
用各種娛樂擾亂他們的心智
再用壓榨性的體系迫使他們為這個系統工作
城市中產們疲于奔命而又各行其是,知識分子們唯唯諾諾而又貪生怕死,原子化和虛無是他們的歸宿。而成為他們則是小鎮做題家們的夢想,而小康基層百姓的夢想是孩子成為做題家
一二線城市CBD的夜景燈火是什麼?是無數小鎮做題家熊熊燃燒的血肉,是他們青春精力熱血希望的盛大獻祭
他們身上的脂膏會被這個龐大而又高速運轉的精密機器抽出,一根根無形的黑管猙獰的咬在他們體內,將他們的血肉連接輸送到全國甚至全球各地
供養著全球的少數人
養料的命運就是被燒干了,變成渣灰,灑入馬桶,沖進下水道
而那些璀璨燈火將繼續冷酷而固執的輝煌著
資本都把普通家庭的剩余價值榨干了,從出生那一刻起,教育、醫療、住房、婚姻,每一個節點都有精心設計好的吸血陷阱,把生存控制在和收入剛剛匹配
看看那麼多爛尾樓集體停貸,也就是說,你交了錢,還不一定能拿到屬于你的東西。
地方拿了土地財政和稅收,房地產商拿了購房款,銀行透賺得盆滿缽滿,最后把年輕人一輩子的收入掏空,那你賣了人家東西也得給人家東西吧?可是整個地產鏈條上所有的體系都可以違約且不承受責任,最后就只有窮人不能違約,還不能申請個人破產。
無過錯方承擔了所有的責任!這設計真絕,斷子絕孫的絕!!!
掏空了六個錢包,背上了幾十年的外債,結果給他們100萬買成本20萬的東西,他們還讓我們還200萬,還200萬就算了,還不給我們東西,且合理合法
可是如果人被剝削的太狠,就會導致結婚和生子成為了事實上的累贅,比如生一個孩子,相當于家庭增加了一筆巨大的負債,在可以預見的長時間里,這個孩子都無法對原生家庭產生正回饋。
換言之,婚姻和孩子是社會剝削父母的紐帶。
這樣的邏輯下,晚婚和人口問題一定會積重難返。
最近知乎很火的幾個問題:
1、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都晚婚甚至不婚?
2、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想結婚不想生育后代?
3、為什麼現在社會呈現一種傾向: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愿意結婚了?
4、結婚率、出生率創下42年最低!為什麼90后大都不愿意結婚?
5、00 后比 90 后少了 4700 萬人,這反映了什麼問題?
6、出生人口 4 年下降 43%,下降主要受哪些因素影響?
7、2003 年以來結婚人數首次低于 800 萬對,超 30 歲結婚人群占比近半,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我再匯總一下這兩年專家們的建議:
#專家建議適當懲罰不生孩子的年輕人#
#專家建議低收入者出租閑置房子或用私家車拉活來增加收入#
#專家稱已婚男人壽命比未婚男人長7.5年#(建議結婚)
#專家建議沒工作的年輕人先結婚#
#專家建議農村剩男向城市輸出#
#專家建議農民不要使用收割機收割麥子#(因為會污染環境)
#專家建議堅決不能取消預售制#
#專家建議年輕人多進廠打工#
#專家建議要鼓勵60歲以上初老群體再就業#
#專家建議征收失業稅#
#專家建議取消外賣#
除了這些2022語出驚人的專家語錄,其中相當出名的還有白巖松那句:不會吧不會吧,難道我們真的指望房價很低,工作隨便找?
感受到了嗎?滿滿的惡意!全都是針對年輕人的
來看看二十幾歲普通年輕人面臨的困境:
以上,來自鄭州某老師的上課推演,她已經對年輕人很仁慈了,三金才算了1000塊,我都懷疑這三金是衛生巾了,基本都是按最低標準算的:
工資我們算6000(中等偏上)
房租+水電+吃飯+話費+衣服鞋子我們算2000
一個年輕人,每月存款4000X12個月X5年=24萬。
而一個25歲的一個年輕人如果想結婚成家起碼要有:10萬的車子+100平的房子=150萬。
首付算45萬,房貸就是7700一個月
婚前:
三金算1000(夠仁慈否?)
彩禮算60000(不過分吧?)
婚紗照3000(很實惠吧?)
婚禮總花費10000(不多吧?)
以上總和,結婚花費9萬
婚后:
產檢10X10=1000
生孩子算1000
坐月子算1000
尿不濕奶粉嬰兒衣服幼兒班小學國中補習就不說了
這一長串輕飄飄的,砸在年輕人頭上那就是實打實的壓力。
資本都把普通家庭的剩余價值榨干了,從出生那一刻起,教育、醫療、住房、婚姻,每一個節點都有精心設計好的吸血陷阱,把生存控制在和收入剛剛匹配
看看那麼多爛尾樓集體停貸,也就是說,你交了錢,還不一定能拿到屬于你的東西。
地方拿了土地財政和稅收,房地產商拿了購房款,銀行透賺得盆滿缽滿,最后把年輕人一輩子的收入掏空,那你賣了人家東西也得給人家東西吧?可是整個地產鏈條上所有的體系都可以違約且不承受責任,最后就只有窮人不能違約,還不能申請個人破產。
無過錯方承擔了所有的責任!這設計真絕,斷子絕孫的絕!!!
掏空了六個錢包,背上了幾十年的外債,結果給他們100萬買成本20萬的東西,他們還讓我們還200萬,還200萬就算了,還不給我們東西,且合理合法
可是如果人被剝削的太狠,就會導致結婚和生子成為了事實上的累贅,比如生一個孩子,相當于家庭增加了一筆巨大的負債,在可以預見的長時間里,這個孩子都無法對原生家庭產生正回饋。
換言之,婚姻和孩子是社會剝削父母的紐帶。
這樣的邏輯下,晚婚和人口問題一定會積重難返。
我朋友在美團996了四年,每天都是后半夜睡覺,頭髮的大把的掉,一身的病,離職之后跟我說,他覺得這四年根本沒啥意義,不知道這麼拼是為了什麼。
我做了兩年產品經理,每天被無數的事情纏著,總是三四件事同時進行。當我完成了無數件事之后,甚至覺得人生的意義有減無增。
我們從小被灌輸的人生意義是一句話: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用,人生就有意義。沒用,就沒有意義。
這是一種被強行定義出來的意義,我現在對這種價值觀很存疑。
我和朋友的拼命工作,滿足了我們做一個「有用的人」的價值觀,但是這就陷入了一個悖論:
除了生老病死,別的事情都是可有無的,比如無窮無盡的工作,做的越多,時間越長,愈發覺得「有用」這種價值觀本身是「沒用」的,人生的意義就越來越虛無。
我們從小所接受的人生觀教育和社會深度綁定,卻和個人的充分發展嚴重脫節。我成了社會發展的磚瓦,而社會并沒有給我相應的意義作為支撐。
這就是越來越多的人找不到活著的意義的原因,工業社會,每個人都是維系社會發展的一個零件而已,從這之中尋求意義何其困難。
在以前的原始和農業社會,我們想的是填飽肚子,無暇照顧人生意義。而現在,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時代,物質剛剛比較富足,而又面臨著分配的嚴重不均。
如此一來,掌握了話語權的人,告訴我們做好一個社會的零件就是人生意義,真實的目的是讓既得利益者坐收漁利。
真正的人生意義是大哲學家都難以解答的問題,我的建議是:
如果不能找到巨大的人生意義,那就讓自己開開心心的活著,至少讓自己有著想活下去的念頭,能閱讀和健身固然好,做不到就打游戲和看劇,也沒關系,有個快樂的人生,等你老了,也總比困苦一生也找不到意義要好太多。
當你把買房結婚生子等任務放下時,你會發現生活其實很簡單
原來看手機也沒事
原來睡到大中午也沒事
原來懶惰不想上班也沒事
原來不對討厭的人笑也沒事
原來躺平也沒事
原來除了父母我只愛自己也沒事
原來……生命完完全全是屬于自己的。
可當你把有車有房當做理所當然去追求,便是自我奴役。
所以現在,雖然我的生命在歷程中時日消逝,卻從未有像現在般充滿力量,如同一台沉寂許久的鋼鐵巨獸,等待著重新運作起來的那刻,齒輪已在轉動,一切盡在時間中。
我不敢說我這輩子能夠成就什麼樣的偉業,我的性格決定了我這輩子所能達到的高度,但是,我的生活我想要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過,這就夠了。
最近越來越體會到這樣一段話: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尋找愛情,只是去愛;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長,只是開始修養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一切,才真正開始。」
和
「當你明白人生只有一次的時候,你的人生才屬于你自己。」
《明朝那些事兒》中有一句話
我之所以寫徐霞客,是想告訴你: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與一件事相比,其實都算不了什麼。
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整個明朝,無論朱元璋,朱棣,朱由檢,還是張居正,王明陽等等,這些人都是被時代裹挾著往前走,他們或許在政治上,或許在思想上,占據頂峰,俾倪一切,可是他們在漫漫人生,真的快樂嗎?
至少,徐霞客是快樂的。
當然,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樂趣所在,可能朱元璋,朱棣,張居正的樂趣在于成就偉業,徐霞客的樂趣在于寄情于山水。
我們的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完這一生便是成功
其實只要你不上進,那麼你就會活得很開心。為什麼好像總有一雙無形的手逼你上進呢?
你安逸了,房子誰來接盤?
你安逸了,白條借唄誰借?
你安逸了,老闆的奔馳誰來加油?
你安逸了,這996的福報誰來享受?
你安逸了,618雙11誰來沖銷售額?
還得努力呀鐵汁~
總之就是,躺平壞處多多
我勸你努力!
這篇文章的內容,我刪了40%,不然太敏感了過不了審,想看完整版的可以加我私人號:CH09908
這篇答案太過露骨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存活,如果有緣看到的就點個贊吧,也歡迎大家收看我這些年總結下來的一些經驗,相信一定對你有幫助~
35 歲的你想告訴 28 歲的我什麼人生道理?
如果這篇答案被和諧,更多不能說內容我會更新到我的公眾號:【里昂隨筆】分享外面看不到的人情世故、社會經驗和社會潛規則。
點贊一定讓你今年暴富,關注里昂,帶你看透社會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