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半夜睜開眼,看到一個這樣的人正在看著你。你會怎麼辦?↓
如果剛和朋友吃完飯,有一個這樣的人突然叫你。你怎麼辦?↓
如果回到家里,發現家里已經有一個這樣的人在等你。你又怎麼辦?↓
救命,好久沒看到這麼恐(hao)怖(xiao)的劇了。
台灣奇幻喜劇 《不良執念清除師》,講的是一個高中生因交通事故昏迷,醒來后意外獲得超能力的故事。
開播一周,評分一直在上升,目前豆瓣評分8.9分,直逼今年華語第一!
01
一開始男主人設是個校霸,學習不太行,闖禍第一名。
上一秒家里人還為他的大學聯考擔心,下一秒男主一家就出了交通事故。
父親當場死亡,爺爺成了植物人,男主本人在床上昏迷了717天后居然奇跡蘇醒。
醒了之后男主的人生發生了重大變化。
某天夜里醒來,男主驚訝地發現自己被「鬼纏身」了。
一個渾身上下沒有一塊好皮膚、看起來已經「死透」的男人盯著自己,嘴里重復念著「幫我」。
怎麼幫呢?
「死人」也不知道,只知道自己不能離開他。
男主的爺爺是個挺有名的書法家,經常為一些「死」去的人寫挽聯做超度,男主雖然是個學渣,但也在潛移默化中練成了一手好字。
交通事故醒來后,為了減輕家里負擔,男主便拿出爺爺的硯台,準備賣字謀生。
與此同時遠方某個高架橋上剛剛經歷了一場交通事故,原本已經四分五裂的人體,在男主研墨的那一刻,居然開始被幾縷紅線縫合。
于是手掌復位、死人復活,開始在城市東奔西竄,直到找到男主。
忍無可忍的男主最終還是決定幫助「死人」瞑目。
他想出的辦法是——把「死人」帶回到他死去的地方,讓他躺下,閉上眼睛,讓他安息。
當然,如果這個方法可以瞑目的話,故事就不用拍12集了。
不過也因此,男主引起了警察的注意。
警察和男主后續要如何調查這個案子?
這個案子的真相又是什麼?
男主的超能力和爺爺的硯台到底有什麼關系?
一切都要去劇里找答案了。
02
這部劇是由單元故事組成,作為 「不良執念清除師」的男主是主線,每次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奇聞逸事、鬼神怪談。
劇里能看出很多經典之作的影子。
如韓劇《主君的太陽》,女主能看到鬼的設定;
也有點像台灣經典奇幻劇《第八號當鋪》,拿自己的執念做交易。
但本劇最大的特色還是對中國傳統志怪文學的現代演譯—— 即 在神鬼怪異的虛構世界里,揭示現實矛盾,演繹人間苦樂。
男主名字叫蒲一永,「蒲」家這個姓就是在致敬《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
這部劇也是在同類型劇中很少見的 「書法主題」玄幻劇。
男主蒲一永、女主陳楮(紙)英,以及后面劇情里出現的男二曹光硯(台)所組成的「三人破案小分隊」,每個人的名字里都有和書法有關的字。
怪物的出現和消失都是以男主磨硯寫字為號令、表達奇幻的氛圍也都是一縷水墨色的青煙。
甚至男主就是「神筆馬良」本人,筆下的畫可以讓大家看不到的「怪物」顯形。
世間本沒有怪物,所有的怪物都是從人的執念誕生。
如果說《第八號當鋪》是人類拿自己的執念去和魔鬼做交易,那《不良執念清除師》的核心就是通過消除人類的執念來「渡人」。
本劇有兩條線,一是蒲一永和父親、爺爺的親情線。
交通事故前,一永還在公車上跟父親鬧小脾氣;父親交通事故死后,蒲一永一心想要找到父親出事時的錄像,想知道父親死前有多痛苦。
——這是蒲一永的執念。
另一條線是蒲一永要面對的各路奇人異事,以及他們的執念。
比如被霸凌的職員——
被同事孤立甚至下藥,昏迷的他撞上了高架橋。
死前最大的執念是:不要讓父母找到自己的尸體,怕父母傷心。
再比如孤僻的年輕人,父母雙亡,喪失了所有社會關系,成為邊緣人。
不但從此患上嚴重的「囤積癖」,總是把家里塞得滿滿的;
每天下班還要去和流浪漢待在一起,只是因為不想回到空無一人的家里。
從他身上可以看到那種讓人窒息的「孤獨感」,沒家人、沒朋友,沒有任何情感羈絆,唯一能陪伴他的是背上的人像紋身。
最后這個人孤獨地死在了樓梯間,尸體成了醫學院的解剖標本。
「無名尸」在醫學院的太平間放了七年,依然沒人知道他到底是誰。
于是,找到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就成了他的執念。
這些憑空出現的「怪物」雖然由人的執念化身而成,但執念背后卻揭露了很多深刻的社會問題。
被霸凌的員工、被社會邊緣化的年輕人、中年失獨的父親…這些人可能就活在你我中間。
想要融入社會,卻融不進去;想要和他人建立聯結,但又做不到。于是只能一邊害怕孤獨,一邊陷入更深的孤獨……
這不正是大城市很多年輕人的現狀以及對未來的隱憂?
人的執念就像一面鏡子,被映照出來具像化的生命。
這些生命不是怪物,而是人心,是那些思念、遺憾、悲傷等執念的投影。
如何消除執念,是男主蒲一永遇到的問題,也是這部劇拋給觀眾的問題。
03
除了喜劇和刺激交織的故事線外,相信很多人都是沖著男主和男二的cp來的。
校霸和學霸、冷面男和小嬌夫的設定真的很好嗑!
這里分享一個熱知識:
男主曾敬驊曾經拍過同性題材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男二彭千祐則是許光漢在《罪夢者》中的熱門偽骨科CP。
就說這個選角,導演你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
不怪觀眾腐眼看人基,他倆在戲里的互動是真的好嗑。
夾娃娃、
互懟、
坐過山車、
.......你想看的互動這里都有。
反而是飾演警察的女主宋蕓樺,全程沉迷于推理破案,一心只有事業,什麼戀愛腦不存在的。
這個劇里還有很多熟臉。
小綜鄭元暢在里面演了個中年失獨的父親⬇️
男主的媽媽則由在《華燈初上》中大放異彩的楊謹華飾演⬇️
男主的父親是竇智孔…一開始根本沒認出來。
畢竟他以前在《天外飛仙》里還長這樣,也算時代的眼淚了⬇️
播出剛剛過半,目測已經有小爆的趨勢了。
乍看之下是喜劇,其實是用喜劇包裝的「悲劇」,借靈異故事來戳穿當今社會現象。
沒有故作煽情,也沒有長篇說教,反而用看似很幽默的氛圍去講述一些很沉重的故事,讓你怕著怕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雖然邏輯也有不嚴謹的地方,但整體依然可圈可點。
追劇之余,也有一點遺憾。
這麼一個傳統文化、民間志怪文學和社會議題相結合的奇幻題材…本該是最適合我們拍的啊!
最近幾年台灣創新題材的劇不少,幾乎每一部都是口碑和熱度齊飛。
愛情懸疑題材的代表《想見你》,七十多萬人打出了9.2的高分,不但讓許光漢火到了韓國,連帶著伍佰的《Last dance》也出了圈。
聚焦女性群像的犯罪懸疑題材的《華燈初上》,一口氣拍了三季,讓林心如以制片人的身份成功轉型,還捧出了一大票中女演員。
更別提《俗女養成記》系列、《她和她的她》、《第九節課》等等,幾乎每一部都是口碑之作。
發現沒,曾因為市場狹小、人才流失等原因而沒落的台劇,如今正在強勢回歸。
這其中當然有台劇積極創新的功勞——
先是2016年的「植劇場」計劃,號稱「台灣電視戲劇一場溫柔的革命「。
由八位獲得金鐘獎等重要獎項的導演聯合發起,挖掘編劇、培養新人,拍攝精品劇集。
許光漢便是在這些新人里的佼佼者。
播出的《麻醉風暴》《荼靡》等多部精品迷你劇,不但拿下了金鐘獎多個獎項,劇情也引起社會的廣泛共鳴。
台劇開始從偶像愛情逐漸延伸到平凡人的生活,映射社會現狀。
接著是制播方式發生改變,由原本電視台的自制自播變為制播分離——
制作公司負責制作,選擇電視台播出,同時賣給大陸及海外平台,形成資金鏈的良性循環。
《荼靡》《想見你》都曾經登陸內地視訊平台。
與此同時,台劇積極擁抱世界,和流媒體平台合作。
首當其沖就是網飛,解決了以往台劇缺少資金的問題,同時也能最大程度保證創作不被干預。
有成熟的創作團隊和寬松的環境、有新人培養體系和本土藝人的回流、如今又有了資金加持,同時身后還背靠整個亞洲甚至全球市場…
在所有的這些條件加持下,才迎來台劇如今的復興和爆發。
除此之外,台劇在立意上也越來越大膽,《我們與惡的距離》脫胎社會真實事件,剖析血淋淋的人性;《俗女養成記》深度解構中年女性的困境;《她和她的她》則堪稱成年版房思琪的故事,直面女性在社會現實中面臨的結構性困境......
這才有了如今高分霸榜的這些「小而美」的精品台劇。
還是那句話:
過去台劇幫我們造夢,如今它又教會我們面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