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經典角色,對于每一位演員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事。
但煩惱在于,演員的演藝之路也會因此受到束縛。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小編下面就列舉出5位受困于「經典角色」的演員,他們的戲路雖受限制,但個個都是演技派。
很多觀眾一提到葉童便想到「許仙」,皆因《新白娘子傳奇》在我們的記憶中印象太深了。
其實出生于香港的葉童,在未演《新白娘子傳奇》之前,她的演藝之路就是開掛的,且在 10年內雙奪金像獎影后。
1982年,年僅19歲的葉童便在唐基明導演的新浪潮電影 《殺出西營盤》中表現搶眼,接著便和張國榮搭檔主演 《烈火青春》。
在1983年的 《表錯7日情》中,葉童以大膽驚艷的表演征服了金像獎評委,拿下生涯首個金像獎影后。
此后,幾乎香港高質量文藝片都來找葉童出演女主角,其中就包括 周潤發、萬梓良雙保險的 《等待黎明》、胡金銓和徐克合作的 《笑傲江湖》和帶起香港江湖片熱潮的 《跛豪》,1991年的 《婚姻勿語》,又讓葉童拿下第二個 金像獎影后。
香港電影圈有這樣不成文的規矩,拿了金像獎影帝影后的演員,身價當然要高一些。但沒有主演過賣座的商業片,那些拍攝商業大片的公司還是不敢冒險找你主演。
因此,當夏祖輝導演找到 林青霞,邀請她在 《新白娘子傳奇》中反串 許仙一角時,已經憑借 《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再度走紅的林青霞以「沒演過電視劇」為由婉言謝絕,而這個角色最終落在葉童身上。
就相貌而言,額骨寬、顴骨高、小眼睛、厚嘴唇的葉童當然算不上美女。當她換上古代男子裝扮時,真有幾分小男人的樣子。
雖然觀眾一眼就看出她是女的,但在《新白娘子傳奇》中動不動就唱上一段小曲卻一點都不顯得違和。
這部劇長達50集,葉童分別反串許仙,和許仙的兒子許漢林兩個男人角色。
由于劇集制作精良,情節生動有趣,武打和特效都很用心,火遍了整個華語地區。
其后,葉童和趙雅芝兩人再次合作了 《亂世不了情》《笑看良緣》和 《新孽海花傳奇》三部劇。
葉童在這些劇中都是以反串男性角色形象出現,也加深了觀眾對她「假男人」形象的印象。
1995年葉童又回到香港,主演周潤發的 《和平飯店》,這一次她只拿到了一個金像獎影后提名。
由于「許仙」的形象太過深入人心,觀眾開始抱怨葉童「演什麼都像許仙」,特別是在 《倚天屠龍記》中,她的趙敏形象遭到金庸迷的抵制,被認為是失敗的一版。
進入2000年后,葉童在影視作品中的角色漸漸邊緣化,也沒能再塑造出令觀眾印象深刻的角色,更不用說提名了。
但葉童是個非常努力的人,雖然現在「不紅」了,仍然兢兢業業塑造好每個角色,努力做好演員這份工作。
再說拒演《新白娘子傳奇》的 林青霞,她的確在1992年因為 東方不敗一角火遍全港,一躍成為香港武俠片一姐。
當時她38歲,正處于演藝事業的轉型期。在此之前,19歲出道的林青霞作為瓊瑤電影的御用女主角,一直以甜美形象示人。
70年代的台灣流行言情片,林青霞與 林鳳嬌、胡因夢、胡冠珍、胡慧中并稱「二林三胡」,以少女形象出演過大量經典愛情片。
1986年,出演徐克電影 《刀馬旦》時,徐克讓林青霞嘗試短發形象,由此發掘出她身上剛烈的、中性的氣質。
1992年,徐克開拍 《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由程小東執導。在上一部對原著顛覆性改編的基礎上,這一次徐克又想要重塑東方不敗。
和原著中性情大變、意志消沉的東方不敗不同,徐克希望塑造一個胸懷遠大抱負的,散發無窮魅力的東方不敗形象。
金庸竭力反對徐克魔改他的著作,但徐克仍然執意讓林青霞出演東方不敗,他看中的,當然是林青霞的顏值,和身上自帶的中性美。
林青霞眉宇間散發的英氣、與生俱來的高貴氣質和舉手投足間的自信,都是同時期女星中少有的。
事實證明徐克這一次賭對了,在港片全盛時期的激烈競爭中,《東方不敗》仍拿下3446萬港元票房,排在年度票房榜的第8位。
雖然 李連杰飾演的 令狐沖才是主角,出場時間有限的林青霞卻搶盡了風頭,讓她的「東方不敗」成為載入香港影史的經典形象。
林青霞也憑借這個角色拿到1993年的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這標志著她從「鄰家少女」成功轉型為「武俠片一姐」。
但「東方不敗」的成功,也意味著她被角色定型了,在其后的兩年中,林青霞出演了十多部武俠片,其中大半都是以和「東方不敗」相似的形象出現。
這其中除了 《東方不敗之風云再起》這部續集電影之外, 《絕代雙驕》《六指琴魔》《刀劍笑》《東邪西毒》這四部電影都直接照搬了她「女扮男裝」的形象,且和「東方不敗」的相似度極高。
如此過份的「復制」,觀眾自然會審美疲勞,無奈在當時香港電影「盡皆過火」的市場環境下,就算只剩下一點剩余價值也要被資本榨干。
林青霞在《東邪西毒》之后亦感到意興闌珊,1998年之后徹底退出演藝圈。
徐克非常擅長發掘女星身上自帶的氣質,比如林青霞的「東方不敗」、關之琳的「十三姨」、袁潔瑩的「藍鳳凰」,都讓我們看到這些女星最美的一面。
這其中最為驚艷的,還有 《倩女幽魂》中 王祖賢飾演的 聶小倩,這同樣是程小東執導的電影。
王祖賢1984年出道,身高達到172cm的她無論走到哪里都能成為焦點,但在進入電影圈的前幾年,參演的電影雖多,卻多為花瓶一樣的角色。
直到1985年,她因參演電影 《打工皇帝》認識了 徐克,后來徐克建議她以后不要化妝,因為她「素顏就已經很美了」。
1986年,徐克籌拍《倩女幽魂》,男主角一早定了張國榮,女主角則考慮過 中森明菜,但在王祖賢試鏡之后,很快就確定由她出演。
當時王祖賢才19歲,而張國榮已經30歲,但兩人配合默契,絲毫看不出年齡上的差距。
早在1960年,邵氏的 李翰祥就拍過《倩女幽魂》,徐克、程小東版算是翻拍。
和原版樂蒂飾演的聶小倩端莊秀美的形象相比,王祖賢版聶小倩體態婀娜、飄拂如仙,眼神中帶著哀怨與凄楚,顯得更加嫵媚動人。
1987年,《倩女幽魂》拿下 1883萬港元票房,電影上映后大獲成功,張國榮和王祖賢的演藝事業都揭開了新的一頁。
王祖賢冷艷的氣質得到業界的肯定,在其后的幾年中,她不僅出演了《倩女幽魂》的兩部續集,還主演了十多部神怪片。
這其中有帶著文藝片氣質的《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阿嬰》《畫皮之陰陽法王》;也有明顯跟風且制作粗糙的《畫中仙》《魔畫情》《千年女妖》《靈狐》等;還有頗具探索性的《千人斬》《追日》《天地玄門》。
雖然參演的電影不少,但在那些跟風的作品中,王祖賢的演技卻難以得到施展,只是一再重復她的 「女鬼」形象。
事實上,王祖賢在1989年的 《驚魂記》中一人分扮性格截然不同的姐妹二人,已經能充分說明她的演技早已爐火純青,絕非平常女星可比。
但「聶小倩」的形象限制了她的戲路,使她的整個演藝生涯都受到極大的影響,也可能是她落寞至今的原因之一。
即使在《東方不敗之風云再起》中很努力,她的演技也容易被忽略,出道20年,僅憑借《倩女幽魂》拿到一個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這對她來說實在很不公平。
香港電影圈似乎就是這樣,觀眾想看什麼,你就演什麼,直到觀眾看膩了為止,林青霞如此、王祖賢如此、林正英也如此。
林正英原名林根寶,師從 粉菊花,17歲進入電影圈時,擔任龍虎武師,因脾氣很倔,深受 李小龍喜愛,讓他跟在身邊當動作指導。
當時傳言李小龍有「林正英不在場不開機」的習慣,足見林正英在李小龍眼中份量之重。
1973年李小龍準備到好萊塢發展之前,組建了他的動作班底,其中林正英和陳會毅是必帶的兩個人,可惜他在7月20日突然去世,讓林正英的好萊塢夢也化成了泡影。
此后林正英便進了洪金寶的洪家班,粗活累活搶著干,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他在那些電影中剛露個臉就領便當。
直到1982年,洪金寶推出 《人嚇人》,林正英因在片中飾演一個行動有些不便的老道士二叔公,沒想到無心插柳,這個角色很受觀眾歡迎。
洪金寶便有意捧紅林正英,圍繞他打造僵尸類型片,首部作品就是1985年的 《僵尸先生》。
這部電影由 黃鷹、黃炳耀和 司徒卓漢三大編劇打造劇本, 劉觀偉執導。洪金寶怕林正英一人撐不住,又加入了張徹的關門弟子 錢小豪和能說會唱的 許冠英。
《僵尸先生》在1986年獲得了金像獎11項提名(獲得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林正英和樓南光一起獲得了最佳男配角提名,可見當時并沒有將他當成男主角。
但林正英飾演的 「九叔」卻成功了,這個機智、幽默、身手敏捷、花樣百出的道長形象徹底征服了觀眾。
本片之后,林正英開啟了他的「道長之路」,在接下來的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初,他參演了二十多部鬼片,其道長形象深入人心。
90年代《黃飛鴻》系列的成功,使武俠片很快代替了僵尸片,林正英的演藝之路也遇到了瓶頸。
一向淡薄名利的林正英并沒有因為「過氣」而意志消沉,他進入ATV,在1995年推出了 《僵尸道長》。
這部劇集相當受歡迎,因此其后又很快推出了 《等著你回來》和 《僵尸道長2》,林正英還和女主角 苑瓊丹走到了一起。
可惜在1997年,林正英因過度勞累而染上肝癌,他堅持帶病拍完了劇集 《一枝花和尚》,于11月8日在香港九龍去世,年僅45歲。
林正英留下未拍的《僵尸道長Ⅲ》,后來被編劇陳十三改成了爆款劇 《我和僵尸有個約會》。
現在我們一想起「鬼片」、「僵尸片」,腦海中便浮現林正英的道長形象,還有人作了一副對聯,說:「黃紙木劍今猶在,不見當年捉僵人。」
也許道長的形象束縛了林正英的演藝之路,但作為演員,能夠留下這個令世人懷念的形象,其實已經足夠了。
單立文是 黃家駒的一生摯友,黃家駒曾稱他是「香港最好的貝斯手」,Blue Jeans樂隊的靈魂人物,但他之后成了「西門慶專業戶」。
單立文身高180cm,形象俊美,即使不玩音樂,他的身上也散發著令人難以抗拒的獨特魅力。
正是這種氣質引起了電影導演的注意,80年代中期,單立文開始涉及電影制作,在一些低成本電影中扮演反派。
1989年的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是單立文與「西門慶」的首次觸電,也是他和女神王祖賢的首次親密合作(兩人曾共同出演電影《金裝大酒店》)。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奇情小說,講述經歷生死輪回的潘金蓮,在大徹大悟之后,終于鼓起勇氣掌握自身命運的故事。而單立文飾演的西門慶,就是誘惑潘金蓮犯下致命錯誤的「原罪」。
單立文在片中的戲份和對白都不多,卻只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便能詮釋角色的自負、高傲和淫邪,仿佛小說中的西門慶活了過來。
此后,他又扮演了一系列的西門慶角色,讓這一形象深入人心。
單立文似乎就是為「西門慶」而生,即使我們內地的 于治杰、李強、杜淳都曾扮演過西門慶,但都沒能超越單立文的版本。
這些年單立文仍然活躍在TVB,去年還參演了劇集 《失憶24小時》,只是他現在老了,多了幾分穩重,沒有以前那份「邪氣」了。
上面提到這些演員和角色,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我們一提到演員的名字,心里很自然就會想起這些角色,這正是他們的成功,也是他們的「宿命」。
正如我們一提到周星馳,就想起他是喜劇演員;一提到成龍,就想起他的那些動作片。在他們演藝巔峰的那些年,也曾嘗試不同的角色和電影類型,比如周星馳也演過 《望夫成龍》;成龍也有 《龍的心》《新宿事件》。
但「喜劇演員」和「動作明星」,就是周星馳和成龍的宿命,他們這輩子都很難轉型。也只有坦然面對自己的局限,才能在演藝道路上少走彎路,就像 金超群那樣,不怕被角色束縛,享受扮演包青天的成就感,希望自己能演1000集《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