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時代的「一代怪才」,3歲時意外摔斷脊椎,身高成其一生憾事
《今夜不設防》的清談場地突然從室內換到了室外。
三大名嘴,黃霑、倪匡,蔡瀾也不再高坐在沙發上與嘉賓閑聊,
而是在一座非常豪華的山莊內,席地而坐,
地毯上只擺了一個茶幾,來放置酒杯和果盤。
席地而坐有一個好處:
每個人的身高,看起來都相差不大。
這也正是節目組要營造出的效果。
因為他們今天要采訪一位特別的嘉賓,
這人名叫:泰迪羅賓。
不得不說,那時的節目雖然言語放縱,卻還是很人性化和細心的。
01、自卑感
清談過程中,泰迪羅賓自始至終都帶著一副墨鏡,
被問及原因,泰迪羅賓稱,
上這個節目不戴不行啊,我怕說錯話。
戴墨鏡最大的好處就是看不到眼睛,因為眼睛很容易泄露自己秘密。
每個人都會有一點秘密的。
戴上墨鏡后,我就什麼話都敢講了。
黃霑為了配合他,也把墨鏡從頭戴到了尾。
「泰迪,其實有件事…我們最佩服你」霑叔一開口就步入了正題:
老實講,大家都知道泰迪羅賓的身體是有一點缺陷的,
這件事有沒有成為你的困擾?
泰迪羅賓楞了一下,完全沒想到,黃霑一上來就要聊這個話題。
「呃…有…一定有了…」忽然又尷笑道:
「咦…怎麼感覺好嚴肅的樣子?」
「沒有嚴肅啊,是你現在的樣子嚴肅嘛」黃霑笑道。
倪匡在一旁陳述道:
「但現在我們完全不覺得,全世界都不覺得,都已經接受了。」
蔡瀾也緩緩道,泰迪是我認識的朋友中,任何自卑感都沒有的人。
泰迪羅賓伸手摸了摸后背,有些不知所措。
畢竟,再樂觀的人,能正視自己的缺陷,已然不易。
想要完全無視,內心毫無波瀾,終究是很難的一件事。
直到這時,黃霑才發現了自己的失誤:
提問時,不該吞吞吐吐。
對有缺陷的人最大的尊敬,就是完全無視他的缺陷。
所以,蔡瀾剛講完,黃霑便大笑道,
「對啊!對啊!」
泰迪羅賓從沉思中回到了現實,坦言稱,
其實,坦白講,我覺得自己是有自卑感的。
但我想克服它,我不想有。
我給自己的一個借口是,世界上沒有什麼人是完美的。
大家只是在潛意識里希望是完美的。
泰迪羅賓回憶稱,
其實自己的缺陷是意外造成的,并不是天生的。
原來在泰迪羅賓三歲那年,他從一個很矮的地方摔了下來,
摔斷了脊椎。
當時,家里人并不知道,也沒有給他及時送到醫院治療。
等到發現時,卻為時已晚。
好在家里比較有錢,把三歲的泰迪羅賓送到最貴的醫院,一住就是三年。
出院時,命雖然保住了,雙腳卻癱瘓了,已不能正常走路。
泰迪羅賓稱,自己那時候的自卑感是很重的,
而且,從來就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
因為經常會碰到拿自己缺陷開玩笑的人。
甚至,根本不敢出來見人。
「不敢見人?這麼嚴重啊!」黃霑驚呼道。
「后來什麼事讓你發生改變的呢?」倪匡迫不及待地問道。
泰迪羅賓繼續說道,
自己因為身材矮小,上學的時候都是跟弟弟同班。
盡管如此,仍避免不了被同學嘲笑和玩弄。
有一次自己實在忍不住了,就直接反抗了,和那個人打了一架。
結果發現,自己的腳雖有缺陷,卻也并沒有吃虧。
這件事給他的啟發很大。
開始發覺,原來自己不一定比別人差。
「那次打架對你真的好有幫助啊」倪匡忍不住感嘆道。
經過這件事后,泰迪羅賓后來分析原因,
雖然自己的脊椎斷了,人比較矮,
但是自己的手和正常人是一樣長的。
黃霑聽后,趕忙把手臂伸過去和泰迪羅賓比長短,
發現自己的手臂竟真的沒有泰迪羅賓的長。
泰迪羅賓調侃道,
所以說,如果我的脊椎沒摔斷,我應該比你要高的。
「但是如果你沒摔倒,你可能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了。」倪匡插話道。
泰迪羅賓稱,有可能吧。
不過,我覺得今天的成就,并不是靠其他人的同情所獲得的。
大家連忙朗聲說道:
「沒有人會同情你啊!」
「我們只是覺得泰迪羅賓矮了點而已。」
「我們根本不覺得你有什麼不同。」
02、入行
說到泰迪羅賓的入行,還要從20世紀60年代初,香港一個很出名的有線電臺「Redifusion」講起。
「Redifusion」的中文名,是由黃霑的國文老師黃少干翻譯的。
名叫「麗的呼聲」。
熟悉香港流行文化的,想必都對這個名字不會陌生。
「麗的呼聲」是香港開設的第一家娛樂性廣播電臺,
在當時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同時,也吸引了一大批文藝青年參與其中。
不管是邵氏培訓班的學員沈殿霞,還是培圣中學的英文老師黃霑,
都會跑去麗的電視臺玩票,或主持或做電影配樂,玩得不亦樂乎。
同樣來「麗的呼聲」玩票的還有一位叫關維鵬的年輕人。
關維鵬自然也就是:泰迪羅賓。
如此算起來,泰迪羅賓入行的時間可謂相當早,和黃霑、沈殿霞類似。
泰迪羅賓來「麗的呼聲」玩票,開始只是講故事,客串小搗蛋。
后來因其長相奇特,喜感十足,被高層看中。
以童星的身份簽進了臺里,雖然他那會兒已經20歲。
泰迪羅賓坦言,自己當時的文化程度并不高,劇本一長便看不懂了。
有時連字都寫不出來,寫不出的時候就畫一個魚蛋。
盡管如此,他過人的表演天賦仍為他贏得了每周三到五天的表演時間,
一時成為臺里的當紅「童星」。
于是臺里給他起了個英文名字「Teddy Robin」,
被一些中文報紙直譯過來就是:泰迪羅賓。
「你是怎麼做起音樂的?」倪匡問道,
「我特別喜歡你的那首歌,里面有一句歌詞是:老人慢慢爬。我聽后很有觸動。」
「那首歌應該是《轉折點》」泰迪羅賓回答道。
說起音樂,泰迪羅賓無疑是香港最早一批玩音樂的人。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泰迪羅賓同鄭中基的父親,
也就是后來「寶麗金」唱片公司的老板鄭東漢組建了「花花公子」樂隊。
樂隊中鄭東漢擔任吉他手,泰迪羅賓任主唱,一行五人從校園唱到了全港,紅極一時。
「花花公子」也成為香港第一支走紅的華人樂隊。
甚至連歌神許冠杰的出道,都是泰迪羅賓介紹的。
在「花花公子」走紅數年后,香港音樂界才掀起了「組樂隊」的熱潮。
謝賢和鄧光榮、沈殿霞跟風的「銀色袋鼠」,
以及后來的「溫拿五虎」,都是這會兒才冒出頭的。
現在看來大咖云集的「溫拿五虎」,
當時僅是泰迪羅賓開的夜總會里的駐唱樂隊。
后來夜總會舉辦海灘樂隊比賽,「溫拿」得了第一名。
被泰迪羅賓邀請至tvb當了三個月的嘉賓,混足觀眾眼緣后,開始走紅。
客觀來講,泰迪羅賓從事音樂行業比黃霑都要早。
只是中途,也就是1974年,
正值巔峰期的泰迪羅賓認為不能做井底之蛙,要去外面看看,
于是關掉香港的所有生意,離開樂隊,遠走加拿大了。
一向對金錢沒有概念的他,在加拿大期間除了享受自由就是玩音樂。
他沒有成功,也沒有要求成功。
不過正是這幾年,香港的娛樂圈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顧嘉輝作曲、葉紹德填詞,仙杜拉演唱的《啼笑姻緣》開始,
粵語歌曲的影響力一日勝過一日。
等到泰迪羅賓1978年從加拿大重回香港時,
香港樂壇已變成粵語流行曲的天下了,英文歌輝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這時,「花花公子」樂隊的吉他手鄭東漢也成了「寶麗金」的老板,
出于對泰迪羅賓才華的肯定,硬要把他簽下來。
但泰迪羅賓已不想在音樂圈發展,此時的他更看好另一個方向。
03、新藝城
在香港音樂潮流風向標改變的同時,香港影壇也在醞釀一場巨大的變革。
1978年,一大批留學歐美的年輕電影人紛紛返回香港,
憑借其獨特的創意和社會觸覺,拍出了一系列有別于傳統,充滿個人色彩的電影。
鑒于這次變革對影壇貢獻巨大且影響深遠,
所以被后人稱為「香港電影新浪潮」。
新浪潮開始時的代表作品分別是徐克的《蝶變》,
許鞍華的《瘋劫》以及章國明執導的最賣座的《點指兵兵》。
其中《點指兵兵》的監制就是泰迪羅賓。
嚴格來說《點指兵兵》本就是泰迪羅賓的作品。
電影中泰迪羅賓什麼都做,監制、編劇,配樂和主題曲更是手到擒來。
只不過僅在監制掛上了名而已。
《點指兵兵》大獲成功后,泰迪羅賓一連在「珠城」監制了四部戲,
其中就包括由剛出道的發哥和鐘楚紅主演的《胡越的故事》。
不過,泰迪羅賓最輝煌的一段時間還是在新藝城。
當時,新藝城剛成立不久,兵不強馬不壯。
老板麥嘉學習三顧茅廬的典故,招納來了不少新浪潮的弄潮兒。
其中就包括徐克、施南生、黃百鳴、石天和曾志偉,以及泰迪羅賓。
后來幾人也被稱作「新藝城七怪」。
談及去新藝城的經歷,泰迪羅賓稱,
相對于老板的身份,他更喜歡當小弟。
「新藝城有這麼多高手在,我不去那學還要到哪里去學?」
泰迪羅賓剛到新藝城時,大家正在為徐克籌劃新作《鬼馬智多星》。
這部電影是徐克「鬼馬」喜劇的第一部作品。
作為導演的徐克一眼便相中這位喜感十足的泰迪羅賓,
因為單是外貌,泰迪羅賓就已經很「鬼馬」了。
不過,泰迪羅賓也開出了條件:
要我演出可以,但我一定要自己監制一部電影。
于是才有了「新藝城」的第一部女性題材的電影,
也是華仔的大銀幕處女作:《彩云曲》。
《彩云曲》由泰迪羅賓監制,女導演吳小云執導。
在男主方面,泰迪羅賓推薦了無線訓練班學員劉德華,
華仔那時雖剛剛出道,但已星味十足,
可惜因為身材微胖讓吳小云很不滿意,直接被換掉。
后來還是泰迪羅賓的堅持,華仔由男一號改為了男二號才得以出演。
回憶起第一次當導演時,泰迪羅賓直呼,
這事要感謝徐克。
1983年,新藝城計劃籌拍《鬼馬智多星》續集《我愛夜來香》。
徐克找來泰迪羅賓說「你做導演,肯定行!」
《我愛夜來香》是泰迪羅賓第一次做導演的作品,
徐克臺前幕后給了他不少幫助,重頭戲歸徐克,
其他的戲便由著泰迪羅賓亂搞一通,兩人玩的很過癮。
對于這次導演的經歷,泰迪羅賓始終念徐克的人情。
幾十年后,徐克拍《狄仁杰之通天帝國》要他來客串一個角色時,
泰迪羅賓雖早以退出影壇,卻仍欣然往之。
「我說什麼也得去幫他的忙。」
新藝城期間,泰迪羅賓并沒有忘記自己的老本行:音樂。
在新藝城初期的幾部作品,只要導演沒有異議,
配樂一職都會交給泰迪羅賓做。
其中就包括新藝城的成名作《最佳拍檔》。
不過,泰迪羅賓在配樂中最優秀的作品,
還是為林嶺東導演的《龍虎風云》寫的主題曲《要爭取快樂》。
這首由泰迪羅賓作曲的歌曲,曾一度提名第七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音樂獎和最佳電影歌曲獎。
講到此事時,黃霑同樣記得很清楚。
因為那一年,黃霑同樣入圍了第七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音樂獎和最佳電影歌曲獎,
和泰迪羅賓同臺競技。
那年黃霑入圍的作品是《倩女幽魂》。
結果自然是黃霑完勝。
不過,泰迪羅賓以玩票的心態做配樂,仍能和霑叔同臺,
便已足見其能力不俗。
泰迪羅賓在香港娛樂圈同樣被稱作「怪才」。
如今,當我們再回看那些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作品時,
總會時不時碰到泰迪羅賓那矮小瘦弱的身影,或「鬼馬」或「奸詐」。
每到這時,都會忍不住贊嘆他傳奇的一生,
更是勵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