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不想理所有人」:這些不經意的習慣,其實是「反應性」憂鬱癥的徵兆 - A Day Magazine
不同于過去我們普遍認知的「憂鬱癥」,有關「反應性」憂鬱癥所出現的日常癥狀,也慢慢地被現代人重視。它與精神創傷有關,因為過大的精神刺激或是強烈的緊張心理造成。
根據專業人士提出的,若出現以下這些生活習慣,可能患有「反應性」憂鬱癥。
情緒忽然跌至谷底
反應性憂鬱癥也有像憂鬱癥類似的情緒起伏,深陷低落、悲傷以及絕望的狀態之中,突然快樂不起來。心理學家 Greg Kushnick 表示,「第一步,就是要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已經發生變化。如果不確定,可以問身旁的家人或好友,請他們觀察你的情緒變化。」
食慾變得比往常好
除了情緒變化外,「行為」的轉變也是反應性憂鬱癥的徵兆。精神科醫師 Sue Varma 認為,患者飲食習慣會轉變,可能會出現「暴飲暴食」,甚至會做出「衝動性」的[性.行.為]或是自殘的行徑。對此,醫生強調,若已有傷害自己的行為,請立即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重復被某些事擊倒
精神科醫師 Sue Varma 表示,「反應性憂鬱癥患者會在遭受『特定』的壓力源後,影響三個多月,甚至持續數個月。」這些特定的壓力來源,會一再再地重復影響患者的生活作息和內在情緒,一旦碰到特定的人、事、物,又會發生類似之前的問題,再次陷入低潮。
突然不想理所有人
患有反應性憂鬱癥時,會直接影響日常的生活表現,很難集中注意力在工作上,也對人際關係處理感到疲憊,不想要理會所有人。精神科醫師 Steven Bartek 說道,「患者在情緒低落或緊張時,會無法好好地專心工作,也會忽視身旁的人,不想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
快樂的自己回來了
心理學家 Greg Kushnick 表示,「反應性憂鬱癥持續的時間比其他形式的憂鬱癥還要短。當明顯的癥狀結束後,患者就以為反應性憂鬱癥好了。」這也是許多人忽略反應性憂鬱癥的原因,過去那些負面的情緒消失了,感覺「快樂」的情緒回來了,覺得自己又正常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