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圈的香港明星,到底有多窮?
在廣州疫情期間,一些TVB演員忽然出現在大家的視野里。
佘詩曼在海珠赤崗打疫苗;
麥長青在天河石牌做志愿者。
麥長青是誰?
外號「麥包」,就算你不認識,也知道那個鬼畜梗「梁非凡」,出自《巾幗英雄之義海豪情》。
他就是每天都要在表情包里被劉醒罵「吔屎啦」的非凡哥。
劉醒和梁非凡,還是張衛健版《西游記》里的八戒和沙僧。
都是家喻戶曉的角色,麥長青也算是TVB的「黃金綠葉」了。
他還憑借反派梁非凡這個角色,獲得了第43屆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男配角和第十六屆亞洲電視大獎最佳男配角獎。
但兢兢業業的黃金綠葉,并沒有想象中的錦衣玉食生活。
2016年,他與TVB的合約到期,卻沒有等來續約。事業未到高峰,還被掃地出門。
一陣官司之后,在TVB服務33年、年愈50的麥長青還是失業了,只能轉行謀生計。
和朋友合伙做餐飲開店,辛苦到要自己穿上侍應生的衣服落單、送外賣。
餐飲事業不順,加上疫情沖擊,麥長青選擇了前往大陸謀生,移居廣州。
最近一段時間,他前往內地不同的城市,在抖音發了不少探店視訊。
不止麥長青,許多曾經的「童年回憶」,TVB熟臉的老牌綠葉,都面臨了生計問題。
要麼大齡轉行融入普通人的謀生行列,要麼北上,在抖音和b站里做直播、賣貨,用蹩腳的普通話跟內地的網友交流。
很多人都感慨: 心酸。
香港藝人,為什麼窮成這樣?
那些耳熟能詳的TVB藝人,能成功在大陸立住腳的,也有一批。
憑借《延禧攻略》和《鬢邊不是海棠紅》大火的佘詩曼,演技圈粉。
兩岸三地都能吃開的惠英紅,前有《血觀音》,現有《刑偵日記》,有惠英紅,就大機率是好作品。
此外,也還有陳偉霆蔡少芬,以及綜藝咖的王祖藍等。
他們曾經是香港的當家花旦小生,現在是火遍兩岸的當紅藝人,依然光彩熠熠。
但還有大量沒有出走的,或者出走失敗的,在香港的日子,過得并不怎麼好。
首先體現的就是薪酬。
在內地日薪208萬,十八線小明星也能月入好幾萬的當下,香港TVB藝人的薪資可以說少得可憐。
曾經在TVB做演員的甄子丹,工資只有3000港幣,坐公交和吃飯都不夠。
在tvb做了33年的麥長青,作為「最佳配角」,這幾年的出場費才300元。
他接受采訪的時候無奈表示過:「 在香港做演員,難以維持生活」。
「視帝」黎耀祥說:「TVB工資不會餓死,但是也不會太飽」。
像馬國明這樣的TVB當紅小生,工作了17年才買得起房。
網傳的一張TVB藝人北上后每集電視劇薪水的對比圖,平均漲四倍。
要知道,毛曉彤在《三十而已》爆火之前,還是個小演員的時候,已經能拿到一部劇1250萬的片酬。這是香港演員難以想象的。
馬國明此前也感慨:「 在內地拍戲一個月,比在香港半年的收入還高」。
除卻鳳毛麟角的金字塔頂層藝人,薪水低,工作辛苦,是絕大部分香港藝人的狀態。
今年1月份,74歲的汪明荃,第三次在頒獎典禮上公開要求TVB給藝人漲薪水,一眾藝人鼓掌附議。
再加上,這兩年的 疫情沖擊,香港娛樂圈無工可開的情況下,藝人們更是過得緊巴巴。
報道顯示,疫情期間,香港有600多藝人失業,古天樂做會長期間給每個人發8000塊的救濟金,很多人以此度日,更多人不得不轉行揾食。
去年一檔真人秀《中佬唔易做》,堪稱「TVB中年演員轉行揾食記」。
麥長青、張松枝、古明華、敖嘉年、袁富華、艾威等TVB黃金配角們轉行成為心酸的打工仔。
「非凡哥」麥包,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代購員,也就是外賣團購app上幫人代買東西跑腿的。
挎著包在烈日底下站了快一個小時,也接不到一個訂單。
接到了訂單,不敢打車,要擠公交,擠完公交再徒步,花了快半個小時才大汗淋漓去到目的地。
有「港版孔劉」之稱的張松枝,做了站街銷售,但殘酷的是,即使他摘下了口罩,也無人關心。
被大媽拒絕,被年輕女生拒絕,連小孩子都不搭理他。
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在打工市場是處于鄙視鏈底端的。
61歲的艾威只找到了一個加油站的臨時工作,每天工作的內容就是加油,還要替客人洗車。
靠《翠絲》拿下金像獎和金馬獎最佳男配的袁富華,因為啥也不會,只能當后廚雜工。
洗碗洗菜端盤子。
你根本無法將這些在街上、加油站、后廚里大汗淋漓的阿叔們,和熒幕里光鮮亮麗的藝人聯系起來。
混成這樣的香港明星,很慘?
其實,TVB演員的演技依然很能打。
在某音,TVB演員們發起過一個話題#TVB眼技接力賽#。
胡定欣、郭晉安、馬國明、陳豪、黎耀祥等紛紛參與,眼神講故事,玩反轉。
隨便品品陳豪,一個看到喜歡的人結婚了的眼神,難過、落寞、放下、祝福,都在眼睛里了。
一方面,網友贊嘆他們的演技吊打小鮮肉。
另一方面,又對他們在小視訊里像小時候給家長表演節目一樣表演「演技」的光景,心酸不已。
其他一些大家眼熟的藝人,都已經早放下了「明星」的架子。
有的在抖音直播賣貨。
三奪TVB視帝的 羅嘉良,在直播間和小網紅一起直播,不說話的時候僵硬尷尬,被cue表演的時候,又唱歌又吆喝,非常賣力,但一整場直播,看的人只有2萬;
曾經的TVB一哥,這幾年除了抖音賣貨,也會在內地拍戲,但沒有什麼好劇本,大部分是爛劇配角。
54歲的 呂頌賢,在直播間里賣睡衣。
一開始只有200多個人觀看,他面露尷尬,但是仍然親自試衣服宣傳,直到后半場也才漲到500多個人。
這個在直播間「攤位」上吆喝的中年男人,你還能想起他是金庸先生稱贊過的「最好的令狐沖」嗎?
同類的還有很多,溫兆倫直播間舉著衛生巾,滿臉尷尬和委屈;
「港姐季軍」、「最美祝英台」 梁小冰,直播間賣化妝品才200多人,連十八線網紅都比不上。
「郭襄」 李綺紅,還在網絡上求助,希望能去內地拍戲上綜藝。
好一點的,比如視帝 黎耀祥,已經移居內地,經常在抖音發布自己的生活日常,有將近百萬的粉絲。
每條視訊底下,都有人念叨「二師兄」和「此恨綿綿無絕期」。
能成為短視訊平台上的小網紅,還有戲拍的,都算生活不錯了。
還有的,轉行成為普通人。
多次提名金像金馬的女藝人楊淇,轉行做了一年的大學保安;
「姜子牙」陳鍵鋒轉行當潛水教練,前不久還因為學員溺亡而上熱搜;
咖位更小的,轉行到基層數不勝數。
湯俊明五六十歲轉行做裝修;
邵卓堯做了8年出租車司機;
38歲的伍偉樂開公交討生活;
戴志偉一邊拍戲一邊賣保險;
《鹿鼎記》的車保羅轉行做菜市場監工,每天4點上班;
……
但無論外界怎麼心疼、同情,對于把「謀生」放在第一位的香港演員來說,轉行做保安、保險、司機、外賣員,還是在抖音「賣身」直播帶貨,并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
因為沒錢治病割掉了膽的古明華,還能對著鏡頭說:
「很辛苦,但辛苦不代表無法生活下去。」
香港藝人的淡定、從容、不卑不亢,令人側目相看。
沒什麼好同情,香港人精神就是他們
蟬主身在廣州,有種切身的體會。
廣東地區,包括從廣東過去香港、東南亞的人,身上總有一種類似的特性,那就是 淡定和樂觀。
比如最近的廣州疫情,廣州市民的「淡定」就受到了很多人的稱贊,疫情來了不自怨自艾,反倒是一句「我一定要保住這份工」成為熱梗。
「飲茶哥」爆火,身在底層,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也依然活得快樂,很有尊嚴。
他們身上,都有一種堅韌、務實又樂天的質量,無論核酸排隊多辛苦,還是可以去買叉燒,無論修輪船多辛苦,也還要三點準時飲奶茶。
香港人則是將這種務實精神深入骨髓的: 努力掙錢,好好吃飯,不瞎講究。
當藝人,也就是一份工,有工開,就要努力稱職敬業,對得起這份工。
出頭了,沒什麼好顯擺,也就普通人一個。
不愁吃穿的市民「劉先生」會去菜市場買送:
大紅大紫的市民「周先生」會在台風天之后跑去清理大馬路上倒了的樹。
運氣不好,事業滑落,也沒什麼好自怨自艾,努力做工搵食,還是一個大寫的人。
《鹿鼎記》里的車保羅,現在是凌晨四點上班的菜市場監工,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工作時,他說的是:「這份工就厲害了」。
有多厲害呢?就是管理菜市場的大小事情,交通、冷氣控制、防小偷,甚至是阻止別人進沖水壞掉的廁所。
別人看起來臟亂差累的工作,他看得起。
他做過炒散、雜工,經歷了破產,收入不穩定,但他生活沒有一絲懈怠,2019年還憑借《老人與狗》入圍了台灣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連菜市場的街坊、差人都來恭喜他。
他心態淡定:贏了就第一時間感謝天上的阿媽,輸了就當去旅游一趟,和老朋友敘敘舊。
「要去台灣走紅地毯,就已經贏了」
人生有很多的可能性,今天老天給你一巴掌,明天也許就給你一顆糖。
做人嘛,也就是一日三餐,開心就好咯。
幾十年的老本行不想做了,那就換下一份,幾歲轉行都不晚。
還記得「最帥唐僧」江華嗎?
主演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西游記》《碧血劍》《九五至尊》《尋秦記》等,哪個不是80/90后的童年。
最右
他44歲的的時候,腰傷復發,還患上了抑郁癥。
為了治病,江華賣掉了房子,和家人搬進了出租屋。
恢復健康以后,年過五旬的江華, 經過培訓、考牌之后,走進了保險行業。
媒體民眾都在同情他的遭遇,他自己卻不以為然。
賣保險在他看來并不低人一等,甚至見人就夸:這是一份能掙錢、能助人,還有新鮮感和自由的工作。
上班賣保險,晚上回村屋自己洗衣晾衣。
不是大富豪,也不用睡天橋底,自力更生,活得自由。
享受普通人的快樂,何必非要打腫臉充胖子,爭當人上人?
最近,昔日TVB「四大花旦」之一,51歲的陳慧珊悄悄轉行到深圳的教育機構里教英文,又引發了關注。
這位《鑒證實錄》里又美又帥的女法醫,曾經激勵過多少女孩走上法醫的道路。
拍攝一系列職業劇之后,陳慧珊淡出,又因老公Mike的公司經營不善破產,一度要復出賺錢,并身兼數職。
現在,她實現了自己曾經的想法:以更加直接的方式,服務社會。
在那家教育機構的介紹里,陳慧珊擁有頂尖精英的履歷: 美國波士頓學院傳理系,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英語系)在讀博士,曾任TVB英文台節目主播。
有人感慨「花旦」變遷,有人感慨她「能屈能伸」。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明星并不是什麼高人一等的職業,和演職業女性比起來,當一個真正的職業女性,還更值得憧憬。
禮服和紅毯只是不頂用的華袍,努力拼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才是真實的人生。
香港人這種甘苦如飴的精神,在《歲月神偷》里刻畫得很徹底。
普通鞋匠一家,在經歷了房屋被掀,社會動蕩、哥哥去世等一系列大災難之后,還是收起悲戚,帶著溫暖活下去。
生活再怎麼狂風暴雨,家要保住個頂,人要保住個信念。
吳君如飾演的母親常說: 「鞋的半邊是難,也是佳。人生呢,一步難,一步佳。難一步,佳一步」。
香港人在這樣的樂觀精神中走過了經濟的騰飛,也經歷了金融危機、SARS的肆虐。
「做人總要信」
走下去,未來總會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