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
我有個哥們,他們公司不大不小,一百多人。
原來的總監,管人挺松的,講究一團和氣。遲到早退什麼不計較,能出活就行。
尤其他們工作量挺大,經常加班。他頭天加到半夜,習慣第二天睡個懶覺來上班。
後來疫情來了,公司效益下降。原來的寬松化管理,在領導眼里就變成管理不利,導致員工懈怠。
從別處挖來一個高管當總監,專門加強管理。
來了之后就天天PUA:
你們這些工作毫無技術含量,以后引入新系統,完成自動化,你們全都失業。
我看你們中午不是玩手機,就是睡覺。我在某某企業的時候,他們中午飯都不吃,就開始學習,充實自己。
到點就下班走人啊,看來你工作不飽和啊。
天天就想著自己家里那些事,跟你們說話真費勁,我要是大領導就應該多招幾個年輕人來,多有活力。
……
後來又開始迷戀一個腦殘工作法。
就是那個桌子上只能放幾件東西,必須放在規定的位置,貼出輪廓,不能出線。其他東西收起來,做個表寫著都放哪了。杯子不能放桌上,要統一在水房找個柜子放。每天早來一小時,開昨天的檢討會等,如果違反就罰罰罰。
他每天干活先想,我東西位置放的對不對,有沒有出邊線。想喝口水還要起來,要走過去,喝完水杯子要放在輪廓線里,不出偏。
本來疫情,形勢不好大家都想忍的,結果錢越罰越多,天天想東西怎麼放,工作效率極低,天天熬夜加班,第二天還要早去。
終于很多人忍不住了,陸續離職,老員工有了大半。
當然最后的結果,公司又招了新員工繼續運行。
那種員工一辭職,公司就倒閉的故事,就是故事。現實不太可能的。
不過,還是有些影響的。新人都是95后,學歷高工資高,等于用人成本沒有降低。
而且年輕人沒有家庭需要照顧,白天混時間,晚上加班干活,顯得特別忙。但真實工作效率可差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