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歷史的朱元璋為什麼要封建諸王?他沒有注意到漢初的教訓嗎?
查看全部 50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22

ADVERTISEMENT

唐朝安史之亂從一個角度是沒能妥善解決「征兵制」向「募兵制」轉換過程中的「兵隨將有」的問題:

在唐玄宗改革兵制之前,歷朝歷代邊防軍名以上都是流動的,比如雁門關固定兵額一萬人,但是這一萬人可是在不停輪換。

而邊防軍長期不換地兒,也會出現「兵為將有」的問題。

「五胡亂華」本質不是外族入侵而是邊軍造反,其實劉淵所代表的匈奴就是作為曹魏以及西晉征兵制之下邊防軍補充的當地屯戍的歸附部落。

導致北魏衰落的「六鎮之亂」同樣是邊境屯戍部隊造反。

而這些邊境軍隊由于長期保持戰斗狀態,戰斗力遠遠強于內地軍隊,所以造成的破壞也是驚人的。

為什麼唐玄宗在天寶年間要授予安祿山如此大的權力?

就是因為幽州距離長安太遠了,為了保持帝國北部邊境的安寧甚至是擴張,必須縮短做決策的時間,那麼自然就要授予安祿山近乎專斷的權力。

ADVERTISEMENT

北宋前期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寧愿犧牲軍隊戰斗力以及增加物資運輸成本也要把物資補給控制在中樞手里。

但是由于開支太高,北宋承擔不起了,王安石不得不出來改革。

王安石給宋神宗出了一個天才的主意:

軍隊缺額不補充,平時戰斗力不足用當地免費的民兵補充,把省下來的錢存下來,等將來大軍北伐時一次性拿出來做軍費。

真是太天才了。

沒記錯的話,金軍南下時,原本作為北方重鎮定州軍就剩下幾千人了,原本在宋真宗時期定州軍是能拉出十萬戰兵的。

北宋的方法,朱元璋肯定不會采用,那麼想要更好解決「邊軍作亂」的問題,只能是縮短決策時間。

而想要縮短決策時間,要麼皇帝本人抵近指揮;要麼皇帝把軍政大權交給自己信任的將軍,由這個將軍指揮邊境軍隊。

朱元璋選擇定都南京,自然只能選擇第二條路。

ADVERTISEMENT

而天底下還有比自己兒子更讓他信任的人嗎?

把明帝國漫長北部防線的重兵集團分別交給自己幾個兒子指揮,自然解決了「兵隨將有」的痼疾。

朱元璋分封諸王的邏輯非常清晰,在涉及到自己家族江山社稷問題上,老朱一點兒也不昏,相當英明。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22
秦朝:我可后悔死了。當初我要是封他兩個幾個藩王,至于那樣嗎?胡亥你個鱉孫兒。漢朝諸呂之亂:直賊娘,這些個地方官員沒一個上線的。要不是有諸侯王,我這大漢怕是要改名了。魏國:中央沒權勢地方沒管轄,被司馬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22
封王和封王是一回事麼?漢承秦制,又保留了上古遺風。漢初封王那個叫諸侯國,有治權,財權,兵權,稅收權,鑄幣權。什麼叫上古遺風,就是諸侯國除了定期朝貢,封國和朝堂類似于春秋諸侯國和周天子的關系。朱元璋封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22
謝邀,終于邀請我回答一些比較值得回答的問題了。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我們學歷史,不能夠孤立片面的看待一個歷史時期,縱然研究的是斷代史,比如明朝,然而你談明初,就必然離不開元末,你談明末,必然就離不開清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22
首先,我要說,朱元璋是正確的。我們絕不應該認為朱元璋的政治見識不如我們這些鍵盤俠,不如那些教科書編纂者。不單漢明分封諸侯,實際上,從西漢到明清,所有王朝都至少在一段時間之內分封諸王或者重用宗室的,我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09/22
那漢景帝平了七國之亂為啥還要分封諸侯王?他不是分封制的受害者嗎?他為啥還要分封?你想想這個問題就明白了學秦始皇?不分封,最終所有子女被秦二世聯合趙高殺了個精光,秦二世又被趙高所殺,自己就沒子孫了,多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22
這叫洗文化造核心。邊塞地區自唐末以來四五百年不曾被中原朝廷控制。文化觀念上已經不同于內地啦。這個時候只派流官去怎麼能控制住?當然是封建加流官雙管齊下,才能穩住和再次建立歸屬感。君不見成祖取交址不行封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22
朱元璋知道,但是他沒得選老朱死的時候,北元也沒有被完全消滅,北方的游牧依然有崛起的架勢。很多人以為朱元璋之后蒙古就徹底完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22
對 @經略西北馮國勝 的回答,狗尾續貂,做一下補充。朱元璋分封諸王,使其領軍守邊,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明承元制」,受元朝宗王出鎮制度的影響,但也與朱元璋自身的經歷和所處形勢密切相關。朱元璋起事,本無憑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22
第一,我們常說以史為鑒,然而很多時候恰恰是歷史告訴我們這不行,那不好。也就是說老朱看問題和我們看問題是不同的,或者說就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22
因為封建制真的有用。秦朝不封建,中央趙高李斯作亂,群公子無拳無勇,駢首就戮。山東大亂,無人能制,只好赦免驪山刑徒,倉促上陣。若不是陳勝吳廣是烏合之眾,當時就會重演牧野之戰周武王大敗商紂刑徒的故事。漢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22
他當然看到了漢初的教訓。其實明初的諸侯王與漢初的諸侯王完全不一樣。漢初的諸侯王權力極大,往往是集一個諸侯國的行政,財政,軍權于一身。但明初的諸侯王更多是象征意義,并不是直接掌握兵權,每個諸侯國都有中央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22
寫在最前面:如果想杠,請看完在說。其次,凡事討論靖難之役的,請轉到其他問題下方,謝謝。恰恰相反,朱元璋正是因為看到了漢初的教訓才決定分封諸王。在朱元璋眼里,真正動搖劉姓漢氏天下的從來不是七王之亂,而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22
應該說朱元璋分封諸子為王主要吸取的是西漢、曹魏和北周滅亡的教訓,這三個朝代都是因為中央政權被權臣把持最終取代而滅亡。這點朱元璋在《皇明祖訓》里面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新君即位,藩王三年不朝,派個代表過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22
明初,有三大問題一直困擾著朱元璋。一是外部形勢很不樂觀。明軍北伐,雖然推翻元朝,收復漢地。但明軍未能將退回漠北的北元殘余徹底殲滅。而未能徹底殲滅北元殘余的結果,就是蒙古人虎踞漠北,復辟之志猶甚。始終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22
我尋思著~朱元璋要是和劉邦一樣分封宗室~給建文帝八個膽子~他也不敢削藩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22
明朝的分封,更像是朱元璋仿照元朝諸王出鎮制的翻版。藩王沒有地盤,所謂的地盤就是王府。藩王也不能擁兵自重,所謂的擁兵權,就是自己王府的護軍,最多只有三衛兵馬。朱元璋把遼、寧、燕、谷、代、晉、慶、肅王分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22
有句話叫不是你不偷雞就不蝕米,只要你鍋里面有米,黃鼠狼,耗子,雞,整天就惦記著可以說歷史上就算不是分封制,王朝依然會滅亡唐玄宗時期 地方諸侯王沒有什麼實力了 結果安史之亂讓唐朝由盛而衰宋朝絕沒有什麼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22
漢初什麼教訓對一個王朝來說,藩王也是皇室血脈,撒播到全國各地,根深葉茂,即使有藩王叛亂,也是劉家的家務事,劉家血脈照樣蓬勃發展,君不見劉姓成了中國十大姓之一嗎?退一步說,即使漢景帝被推翻了,當皇帝的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22
藩王坐大,禍亂天下的例子,有兩個:西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這兩個,到千多年后了還敢開歷史倒車?他是怎麼想的?強藩坐大,威脅皇權,是一個極端。另一個極端,則是宗室暗弱,異性篡權,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22
第一。朱棣靖難稱帝了,天下還姓朱。兒子把孫子頂下去了,總比外人上位強。第二。寧王、燕王、晉王、秦王的能力還是有的,足夠防御蒙古人,并且自己兒子信得過。第三。朱元璋起點太低,家族沒什麼勢力,需要迅速提升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