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歷史的朱元璋為什麼要封建諸王?他沒有注意到漢初的教訓嗎?
查看全部 50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22

ADVERTISEMENT

明朝的分封,更像是朱元璋仿照元朝諸王出鎮制的翻版。藩王沒有地盤,所謂的地盤就是王府。藩王也不能擁兵自重,所謂的擁兵權,就是自己王府的護軍,最多只有三衛兵馬。

朱元璋把遼、寧、燕、谷、代、晉、慶、肅王分封在九邊,扼守邊境要塞,直面外患。這是外屏藩王防線,屬于真正的戰場!直面北方草原民族與東北漁獵民族的軍事威脅。

把秦、周、魯、齊、楚王分封在二線。而且刻意與駐守九邊的一線藩王,拉開了幾百里的距離。這是內屏藩王防線,就是為了當外敵來襲的時候,哪怕第一條防線全部失效,也有第二條防線作為緩沖,在這個時候,朝廷就有時間和精力調集足夠的糧草,組織足夠多的人馬進行反撲!

敵人要想占領第二道防線以北的大片區域,就需要分兵駐守,這會消耗他們的兵馬數量。

ADVERTISEMENT

所以基本上到了這個時候,由于敵人的力量被分散。他們還要治理地方,鏟除隱患,徹底吞下占領的地方,因此這時敵人已經無力南下了!這也是政權一旦回到南方,就能夠起死回生的原因。也是北方的敵人為什麼不一鼓作氣,趁機奪取整個天下的原因。

在南方雖然茍延殘喘,但總不至于國土盡喪失。不至于像宋朝一樣,北方防線形同虛設,只要外敵入侵,就能殺至京城附近。可是自從朱棣遷都北平之后,明朝就落到了和宋朝一樣的情形當中,都曾暴露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稍有不慎就兵馬圍城!其中有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一個被人打到都城下的王朝,還有什麼尊嚴可言?一個被人打到家門口的皇帝,在朝廷和百官當中又有什麼威嚴?設想一下,如果朱棣沒有遷都北平,北方的兩道屏障仍然存在,或許大明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ADVERTISEMENT

第三條防線,是在西南和湖廣,這是為了防備西面的敵人,徹底鞏固政權。而在京城周圍,則沒有分封諸王。

其實北方兩道屏障的設置,對藩王也是一種天然制衡。一線外屏藩王如果造反,有二線內屏藩王在中間頂著,這就會導致他們的造反很難成功。二線內屏藩王如果造反,有一線外屏藩王負責包抄后路,配合中央兩面夾擊。后者的造反也很難成功。所以他們是互相轄制,互相制衡。

即使造反,總不至于所有的藩王一同造反吧。人聚在一起都是講究利益,皇帝的寶座只有一個,誰能不爭不搶?而京城附近因為沒有藩王,不擔心重演西晉藩王反噬皇權,導致八王之亂的一幕。也不必擔心像唐朝一樣,邊境藩鎮造反,皇帝拿藩鎮一點辦法沒有。

把藩王封在邊境……這樣先和敵人打仗的是藩王,就算是打不過要死人,死的是藩王!皇帝笑都能笑醒!朱元璋這麼做,就是要把權力捏在自家人的手中,避免出現權臣亂政,架空皇帝的局面。

ADVERTISEMENT

朝廷的軍隊,沒有朝廷命令,藩王調不動一兵一卒。因為這些兵馬雖然會受他們的節制,實際上上下官員都是由朝廷任命的!甚至就連他們的衛兵,也是由朝廷調派而來,在需要的時候也是需要上戰場的!

明朝的藩王在沒有地盤,沒有兵權的情況下,實際地位只相當于總兵。 他們與總兵的區別,只在于他們是皇子的身份而已!所以朱元璋的構想,在那個時代已經非常完美了。一條是長城防線,一條是秦嶺淮河防線,只要好好經營,足可保證萬無一失!可事情,許多時候事與愿違……碰上了一個被文官忽悠的比豬還蠢的建文帝,你能有什麼辦法?

朱允炆削藩時如果直接派人逮捕朱棣可能就沒後來的靖難之役了,但朱允炆偏偏要采納黃子澄的建議先削周王等內線藩王。這樣做造成了幾個后果:首先是打草驚蛇使朱棣這個主要對手有所防備,其次在與朱棣正式翻臉之前先把內線藩王們得罪了。

等到朱棣起兵靖難時北平與南京之間已缺乏內線藩王拱衛,所以燕軍就像進菜園子一般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朱允炆能力低下導致朱棣靖難成功,朱棣靖難成功又放棄藩王守邊政策、改變遷都地點,導致朱元璋最在意的政治遺產徹底崩盤,這意味著朱元璋的大明第一王朝已經亡了。

如果按照朱元璋的構想,大明應該以九邊慢慢墾地壓過去,然后外交迫使殘元蒙古諸部聯姻大明邊疆諸王,進而恢復盛唐中原天可汗的盛況。然而朱允炆粗魯削藩逼反朱棣,朱棣清君側賣大寧給朵顏部,大明從此北部洞門大開。他在蒙古五次飆車是很爽,從來不實際解決問題,到給后面埋了地雷。

朱元璋所冊封的北方九王,其作用不單單是抵御蒙古,而是主動出擊,以移民軍屯的方式步步為營推進明朝邊境,達到逐步吞并蒙古的目的。

從洪武三十年的明實錄看,明朝防線已經向北大大推進,形成內外兩道防線,內部軍民屯種,外部放牧馬匹,此時明朝的實控范圍可能覆蓋整個漠南地區

如果朱元璋的藩王體系延續一百年以上,在步步緊逼的軍事壓力下,蒙古諸部根本不可能統一,而是會像東歐游牧民一樣,逐漸被溫水煮青蛙式消滅。朱棣完全破壞了朱元璋給明朝留下的邊防體系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22
秦朝:我可后悔死了。當初我要是封他兩個幾個藩王,至于那樣嗎?胡亥你個鱉孫兒。漢朝諸呂之亂:直賊娘,這些個地方官員沒一個上線的。要不是有諸侯王,我這大漢怕是要改名了。魏國:中央沒權勢地方沒管轄,被司馬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22
封王和封王是一回事麼?漢承秦制,又保留了上古遺風。漢初封王那個叫諸侯國,有治權,財權,兵權,稅收權,鑄幣權。什麼叫上古遺風,就是諸侯國除了定期朝貢,封國和朝堂類似于春秋諸侯國和周天子的關系。朱元璋封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22
謝邀,終于邀請我回答一些比較值得回答的問題了。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我們學歷史,不能夠孤立片面的看待一個歷史時期,縱然研究的是斷代史,比如明朝,然而你談明初,就必然離不開元末,你談明末,必然就離不開清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22
首先,我要說,朱元璋是正確的。我們絕不應該認為朱元璋的政治見識不如我們這些鍵盤俠,不如那些教科書編纂者。不單漢明分封諸侯,實際上,從西漢到明清,所有王朝都至少在一段時間之內分封諸王或者重用宗室的,我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09/22
那漢景帝平了七國之亂為啥還要分封諸侯王?他不是分封制的受害者嗎?他為啥還要分封?你想想這個問題就明白了學秦始皇?不分封,最終所有子女被秦二世聯合趙高殺了個精光,秦二世又被趙高所殺,自己就沒子孫了,多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22
這叫洗文化造核心。邊塞地區自唐末以來四五百年不曾被中原朝廷控制。文化觀念上已經不同于內地啦。這個時候只派流官去怎麼能控制住?當然是封建加流官雙管齊下,才能穩住和再次建立歸屬感。君不見成祖取交址不行封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22
朱元璋知道,但是他沒得選老朱死的時候,北元也沒有被完全消滅,北方的游牧依然有崛起的架勢。很多人以為朱元璋之后蒙古就徹底完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22
唐朝安史之亂從一個角度是沒能妥善解決「征兵制」向「募兵制」轉換過程中的「兵隨將有」的問題:在唐玄宗改革兵制之前,歷朝歷代邊防軍名以上都是流動的,比如雁門關固定兵額一萬人,但是這一萬人可是在不停輪換。而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22
對 @經略西北馮國勝 的回答,狗尾續貂,做一下補充。朱元璋分封諸王,使其領軍守邊,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明承元制」,受元朝宗王出鎮制度的影響,但也與朱元璋自身的經歷和所處形勢密切相關。朱元璋起事,本無憑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22
第一,我們常說以史為鑒,然而很多時候恰恰是歷史告訴我們這不行,那不好。也就是說老朱看問題和我們看問題是不同的,或者說就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22
因為封建制真的有用。秦朝不封建,中央趙高李斯作亂,群公子無拳無勇,駢首就戮。山東大亂,無人能制,只好赦免驪山刑徒,倉促上陣。若不是陳勝吳廣是烏合之眾,當時就會重演牧野之戰周武王大敗商紂刑徒的故事。漢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22
他當然看到了漢初的教訓。其實明初的諸侯王與漢初的諸侯王完全不一樣。漢初的諸侯王權力極大,往往是集一個諸侯國的行政,財政,軍權于一身。但明初的諸侯王更多是象征意義,并不是直接掌握兵權,每個諸侯國都有中央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22
寫在最前面:如果想杠,請看完在說。其次,凡事討論靖難之役的,請轉到其他問題下方,謝謝。恰恰相反,朱元璋正是因為看到了漢初的教訓才決定分封諸王。在朱元璋眼里,真正動搖劉姓漢氏天下的從來不是七王之亂,而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22
應該說朱元璋分封諸子為王主要吸取的是西漢、曹魏和北周滅亡的教訓,這三個朝代都是因為中央政權被權臣把持最終取代而滅亡。這點朱元璋在《皇明祖訓》里面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新君即位,藩王三年不朝,派個代表過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22
明初,有三大問題一直困擾著朱元璋。一是外部形勢很不樂觀。明軍北伐,雖然推翻元朝,收復漢地。但明軍未能將退回漠北的北元殘余徹底殲滅。而未能徹底殲滅北元殘余的結果,就是蒙古人虎踞漠北,復辟之志猶甚。始終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22
我尋思著~朱元璋要是和劉邦一樣分封宗室~給建文帝八個膽子~他也不敢削藩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22
有句話叫不是你不偷雞就不蝕米,只要你鍋里面有米,黃鼠狼,耗子,雞,整天就惦記著可以說歷史上就算不是分封制,王朝依然會滅亡唐玄宗時期 地方諸侯王沒有什麼實力了 結果安史之亂讓唐朝由盛而衰宋朝絕沒有什麼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22
漢初什麼教訓對一個王朝來說,藩王也是皇室血脈,撒播到全國各地,根深葉茂,即使有藩王叛亂,也是劉家的家務事,劉家血脈照樣蓬勃發展,君不見劉姓成了中國十大姓之一嗎?退一步說,即使漢景帝被推翻了,當皇帝的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22
藩王坐大,禍亂天下的例子,有兩個:西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這兩個,到千多年后了還敢開歷史倒車?他是怎麼想的?強藩坐大,威脅皇權,是一個極端。另一個極端,則是宗室暗弱,異性篡權,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22
第一。朱棣靖難稱帝了,天下還姓朱。兒子把孫子頂下去了,總比外人上位強。第二。寧王、燕王、晉王、秦王的能力還是有的,足夠防御蒙古人,并且自己兒子信得過。第三。朱元璋起點太低,家族沒什麼勢力,需要迅速提升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