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明初邊患嚴重,明初的軍師中心在長城一線,而政治中心在南京,軍師和政治分離的結果就是邊軍做大,唐朝安史之亂就是前車之鑒。朱元璋在在位的時候幾次想遷都,但是因為工程實在是浩大,以明初的國家實力壓根做不到,既然如此分封藩王就是矬子里拔將軍的結果。因為自己家人不可信,難道外人就可信了嗎?自己家人掌軍會威脅皇帝,外姓軍事統帥權利大了不會威脅皇帝嗎?至于藩王造反,朱元璋設計的格局也是很巧妙的,互相之間制衡,藩王內部也有中央派來的文職官員對其監督。朱允文曾經問過朱元璋,怎麼對付藩王,朱元璋反問過去問他怎麼辦,朱允文說用理法約束,不行就削減封地,再不行興兵討伐。朱元璋欣慰極了,表示這樣做對極了。其實這就是分而治之的意思,因為藩王之間互不統屬,互相制約,中央政府分而治之,他們絕不會聯合起來造反的,因為皇帝只有一個,他們聯合起來造反成功無非換個皇帝,其他人最多還是藩王,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既然如此,如果中央沒有一竿子全打倒,腦子有病才會聯合在一起造反。
朱允文實在是太愚蠢,朱元璋剛死,就急不可耐的削蕃,猜忌周王,周王毫無反抗之力就被抓緊監獄,代王,齊王,閔王面對朱允文的猜忌,毫無反抗之力就被廢成庶人,猜忌燕王朱棣,朱棣馬上就把三個兒子全部送進京城當人質。明初藩王對于中央政府的恐懼可見一斑,對中央政府的威脅也非常小。實在是朱允文太過于愚蠢,操作太過于著急,把藩王逼的沒有活路才聯合在一起造反的,即便如此,朱棣造反成功也是充滿了運氣的成分。朱元璋留下的政治格局固然不能稱之為完美,畢竟愚蠢的朱允文翻船了,但是也決不能說有人麼大的危險,格局是相當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