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歷史的朱元璋為什麼要封建諸王?他沒有注意到漢初的教訓嗎?
查看全部 50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22

ADVERTISEMENT

首先,我要說,朱元璋是正確的。我們絕不應該認為朱元璋的政治見識不如我們這些鍵盤俠,不如那些教科書編纂者。

不單漢明分封諸侯,實際上,從西漢到明清,所有王朝都至少在一段時間之內分封諸王或者重用宗室的,我們的教科書站在大一統的立場上反對分封有它的現實原因,但這模糊了帝王這樣做的背景。

親人不可信,難道外人就可信?

秦建國后,博士淳于越對秦始皇說,如果不分封,中央出了晉六卿、齊田氏這樣的亂臣賊子,怎麼辦?李斯蠱惑皇帝,不是忠臣。秦始皇不聽。

結果秦始皇死后,李斯趙高矯詔殺扶蘇,又滅了秦始皇十七個兒子、十個女兒,後來胡亥也被殺。不分封的結果就是家族滅絕。

所以,劉邦才分封諸侯,保衛王室。要知道,在吳楚齊諸王強大的背景下,呂氏也是三害趙王,劉邦死了三個兒子。

ADVERTISEMENT

如果劉邦不分封,呂后把除漢惠帝之外的劉氏子孫殺光,誰攔得住?

呂后死后,呂氏要是想學一下王莽,誰攔得住?要知道,史記對他們的定性就是「諸呂欲為亂」想篡位呀。

結果齊王在楚王支持下發兵中央,呂氏只能把一部分兵權交給功臣集團的灌嬰,讓他抵擋,結果灌嬰聯合齊王反呂,呂氏進退失據,呂氏兩領袖之一的呂祿憂懼,把北軍兵權交給周勃等人「呂祿......解印典客,而以兵權授太尉」,想退休。

結果功臣集團掌握北軍之后,聯合掌管另一部分兵權的劉章滅亡呂氏。

要知道沒有齊王發兵就沒有灌嬰掌握東征兵權,灌嬰不與齊王聯合,就沒有呂祿憂懼之下,放棄兵權。

如果劉邦不分封,那麼「諸呂欲為亂」要篡位的話就太輕松了。劉氏就可能馬上滅絕。

ADVERTISEMENT

而且如果只靠功臣就能滅呂,那麼周勃陳平想學一下李斯趙高,誰攔得下?那劉氏子孫還得死光。

轉回朱元璋,如果不分封,那麼北方兵權就掌握在外姓手里,他不放心,所以才又分封諸王。有人會說諸王會造反啊。那外姓有了兵權就不造反嗎?

在這里,我們還要從中國歷史整體分析。從秦到五代是第一段,這一段的中國,地方豪強、世家門閥、軍事貴族、藩鎮軍閥此起彼伏,如果不分封諸侯、不重用宗室,那麼權力就會外流。

所以從漢開始,西漢初分封,等到削藩之后就是王莽篡位。東漢宗室的力量也不小,直到漢末,也有劉虞坐鎮幽州、劉焉在益州、劉表在荊州、劉岱在兗州、劉鷂在揚州、甚至還有劉備在徐州。當時除了司隸區,總共12州。

從三國到南北朝,幾十個政權只有曹魏是明確排斥宗室的。

ADVERTISEMENT

但正如曹植給曹叡的信中所言,親人不可信,難道外人就可信?結果不言而喻。就算是曹魏,曹叡病重,他第一時間想到的輔政大臣人選也是宗室,先想用燕王曹宇,後來用了「算是」宗室的曹爽。

到了隋唐,隋朝文帝鎮守太原、江南、四川的都是自己兒子,隋煬帝派出鎮守洛陽、長安的是孫子。李世民也把幾十個弟弟兒子派到地方當都督,結果給的權力太小,被武則天殺光。

到了宋代,地方豪強、世家門閥、軍事貴族、藩鎮軍閥,終于在漢人的政治背景里消失了,所以宋明在大多數時間是不分封的,但在朝代初期,那趙匡胤也是重用弟弟、朱元璋也是重用兒子。

這里有兩個問題,第一諸侯造反怎麼辦?

還是那句話,親人不可信,難道外人就可信?權力大了,誰都會造反,貴族會、門閥會、外戚會、權臣也會,兩害相權,還是分封。

第二,難道皇帝分封真不考慮諸王造反的問題?

當然考慮,首先,開國皇帝不會分封出一個實力足以挑戰中央的諸侯王,中央針對任何一個諸侯都是壓倒性的。

但是幾個最強大的諸侯足以挑戰中央,這就是為了防止中央被外姓占據。

呂后能三害趙王、嚇得齊王劉肥膽顫,但齊楚聯手,呂氏馬上進退失據。

賈南風殺楚王、殺太子,但梁趙齊王聯手,賈氏滅族。

建文帝能滅齊湘周代諸王,但燕王加寧王,中央顛覆。

當年朱元璋和建文帝的對話,歷歷在目,建文說如果諸侯不法就制裁他們,朱元璋大表贊同。其實建文帝就沒明白朱元璋的意思,諸王里誰不老實你就收拾誰,別針對全體諸侯。建文帝聽明白了嗎?真按自己說的做了嗎?沒有。

如果他不是一上台就磨刀霍霍,把好幾個王廢為庶人,使得諸王人人自危,朱棣真的敢孤注一擲造反嗎?給他榮華富貴移藩內地,他一定會反對嗎?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22
秦朝:我可后悔死了。當初我要是封他兩個幾個藩王,至于那樣嗎?胡亥你個鱉孫兒。漢朝諸呂之亂:直賊娘,這些個地方官員沒一個上線的。要不是有諸侯王,我這大漢怕是要改名了。魏國:中央沒權勢地方沒管轄,被司馬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22
封王和封王是一回事麼?漢承秦制,又保留了上古遺風。漢初封王那個叫諸侯國,有治權,財權,兵權,稅收權,鑄幣權。什麼叫上古遺風,就是諸侯國除了定期朝貢,封國和朝堂類似于春秋諸侯國和周天子的關系。朱元璋封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22
謝邀,終于邀請我回答一些比較值得回答的問題了。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我們學歷史,不能夠孤立片面的看待一個歷史時期,縱然研究的是斷代史,比如明朝,然而你談明初,就必然離不開元末,你談明末,必然就離不開清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22
那漢景帝平了七國之亂為啥還要分封諸侯王?他不是分封制的受害者嗎?他為啥還要分封?你想想這個問題就明白了學秦始皇?不分封,最終所有子女被秦二世聯合趙高殺了個精光,秦二世又被趙高所殺,自己就沒子孫了,多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09/22
這叫洗文化造核心。邊塞地區自唐末以來四五百年不曾被中原朝廷控制。文化觀念上已經不同于內地啦。這個時候只派流官去怎麼能控制住?當然是封建加流官雙管齊下,才能穩住和再次建立歸屬感。君不見成祖取交址不行封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22
朱元璋知道,但是他沒得選老朱死的時候,北元也沒有被完全消滅,北方的游牧依然有崛起的架勢。很多人以為朱元璋之后蒙古就徹底完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22
唐朝安史之亂從一個角度是沒能妥善解決「征兵制」向「募兵制」轉換過程中的「兵隨將有」的問題:在唐玄宗改革兵制之前,歷朝歷代邊防軍名以上都是流動的,比如雁門關固定兵額一萬人,但是這一萬人可是在不停輪換。而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22
對 @經略西北馮國勝 的回答,狗尾續貂,做一下補充。朱元璋分封諸王,使其領軍守邊,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明承元制」,受元朝宗王出鎮制度的影響,但也與朱元璋自身的經歷和所處形勢密切相關。朱元璋起事,本無憑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22
第一,我們常說以史為鑒,然而很多時候恰恰是歷史告訴我們這不行,那不好。也就是說老朱看問題和我們看問題是不同的,或者說就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22
因為封建制真的有用。秦朝不封建,中央趙高李斯作亂,群公子無拳無勇,駢首就戮。山東大亂,無人能制,只好赦免驪山刑徒,倉促上陣。若不是陳勝吳廣是烏合之眾,當時就會重演牧野之戰周武王大敗商紂刑徒的故事。漢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22
他當然看到了漢初的教訓。其實明初的諸侯王與漢初的諸侯王完全不一樣。漢初的諸侯王權力極大,往往是集一個諸侯國的行政,財政,軍權于一身。但明初的諸侯王更多是象征意義,并不是直接掌握兵權,每個諸侯國都有中央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22
寫在最前面:如果想杠,請看完在說。其次,凡事討論靖難之役的,請轉到其他問題下方,謝謝。恰恰相反,朱元璋正是因為看到了漢初的教訓才決定分封諸王。在朱元璋眼里,真正動搖劉姓漢氏天下的從來不是七王之亂,而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22
應該說朱元璋分封諸子為王主要吸取的是西漢、曹魏和北周滅亡的教訓,這三個朝代都是因為中央政權被權臣把持最終取代而滅亡。這點朱元璋在《皇明祖訓》里面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新君即位,藩王三年不朝,派個代表過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22
明初,有三大問題一直困擾著朱元璋。一是外部形勢很不樂觀。明軍北伐,雖然推翻元朝,收復漢地。但明軍未能將退回漠北的北元殘余徹底殲滅。而未能徹底殲滅北元殘余的結果,就是蒙古人虎踞漠北,復辟之志猶甚。始終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22
我尋思著~朱元璋要是和劉邦一樣分封宗室~給建文帝八個膽子~他也不敢削藩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22
明朝的分封,更像是朱元璋仿照元朝諸王出鎮制的翻版。藩王沒有地盤,所謂的地盤就是王府。藩王也不能擁兵自重,所謂的擁兵權,就是自己王府的護軍,最多只有三衛兵馬。朱元璋把遼、寧、燕、谷、代、晉、慶、肅王分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22
有句話叫不是你不偷雞就不蝕米,只要你鍋里面有米,黃鼠狼,耗子,雞,整天就惦記著可以說歷史上就算不是分封制,王朝依然會滅亡唐玄宗時期 地方諸侯王沒有什麼實力了 結果安史之亂讓唐朝由盛而衰宋朝絕沒有什麼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22
漢初什麼教訓對一個王朝來說,藩王也是皇室血脈,撒播到全國各地,根深葉茂,即使有藩王叛亂,也是劉家的家務事,劉家血脈照樣蓬勃發展,君不見劉姓成了中國十大姓之一嗎?退一步說,即使漢景帝被推翻了,當皇帝的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22
藩王坐大,禍亂天下的例子,有兩個:西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這兩個,到千多年后了還敢開歷史倒車?他是怎麼想的?強藩坐大,威脅皇權,是一個極端。另一個極端,則是宗室暗弱,異性篡權,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22
第一。朱棣靖難稱帝了,天下還姓朱。兒子把孫子頂下去了,總比外人上位強。第二。寧王、燕王、晉王、秦王的能力還是有的,足夠防御蒙古人,并且自己兒子信得過。第三。朱元璋起點太低,家族沒什麼勢力,需要迅速提升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