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歷史的朱元璋為什麼要封建諸王?他沒有注意到漢初的教訓嗎?
查看全部 50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22

ADVERTISEMENT

對 @經略西北馮國勝 的回答,狗尾續貂,做一下補充。

朱元璋分封諸王,使其領軍守邊,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明承元制」,受元朝宗王出鎮制度的影響,但也與朱元璋自身的經歷和所處形勢密切相關。

朱元璋起事,本無憑借,自壬辰年三月從軍起到甲午年七月攻克滁州,朱元璋以其足智多謀,英勇善戰,從郭子興麾下的一介小卒逐步崛起為濠州紅軍中的方面大將;乙未年六月渡江后,成為全軍統帥,但仍遵奉韓宋旗號,以此經略江南,剪滅群雄;辛丑年攜大敗陳友諒之勢,得封吳國公;甲辰年親征擊降陳理,平定湖廣,成為南方霸主,正式稱王建國;丁未年徹底消滅張士誠,隨即派兵北伐中原,驅逐胡元,統一中國,最終開國稱帝。

在這一過程中,朱元璋與明朝開國諸將領,也經歷了先同為濠州紅軍部將,再到韓宋行省同僚,稱王建國后最終確立臣屬地位的一系列變化。

ADVERTISEMENT

朱元璋稱帝后,坐擁恢復中華,不階尺土而得天下的高度合法性,君權極度強盛,但又與開國諸將之間有著出身相類,共同創業,并缺乏原初的主從君臣關系的經歷,使其面臨著一個位高權重的開國勛貴集團。

如此,朱元璋要壓制開國勛貴集團,任用諸子統兵,以壓制勛貴集團,掌握軍權,也就成了一種必然選擇,而究其源,則這一措施在朱元璋建國前已見萌芽。

朱元璋創業時期,諸子幼弱(長子朱標生于1355年9月),自然無所作為。而當時朱元璋所重用的兩名子侄輩親屬,即為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

其中朱文正年稍長,故較早隨朱元璋征戰,「自渡江以來,克太平,破陳也先,營取建康,多有戰功。堅守江西,陳氏強兵不能克,皆其智勇也。」丙申年十月,應天紅軍進攻常州時,朱文正已升為同僉,地位與徐達、湯和、邵榮、廖永安等人同列。

ADVERTISEMENT

辛丑年三月,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命樞密院同僉朱文正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雖然此時大都督府的「節制中外諸軍事」不過徒擁虛名,除朱文正外的其他樞密院高官邵榮、徐達、湯和、常遇春等都轉入中書省,受到朱元璋的直接節制,但仍可以看出朱元璋竭力加強朱氏對軍隊控制的用心。

而外甥李文忠(原名保保),甲午年隨父來滁州時,年僅十四歲,朱元璋「見之甚喜,因養為己子,俾姓朱氏,更名文忠。」初以舍人領軍,戊戌年二月,即升為帳前總制親軍左副都指揮,成為與鄧俞、胡大海并列的方面大將;壬寅年討伐苗軍叛亂,收復金華后,任浙東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總制衢處廣信嚴諸全軍馬」,成為當時應天方面僅有的兩個行省首腦之一。明朝建國后,李文忠以其戰功亞中山、匹開平,為開國勛貴武將中的第三號人物。

ADVERTISEMENT

洪武十二年胡惟庸案前夕,李文忠回京,受命提調大都督府事,「都府一應遷選、調遣,務從爾議,然后一同來奏。」進一步顯示了朱元璋以親屬控制軍權的策略。

除此之外,朱元璋同時還收羅義子以為羽翼,劉辰記載:「太祖于國初以所克城池專用義子作心腹,與將官同守。如得鎮江用周舍,得宣州用道舍,得徽州用王駙馬,得嚴州用保兒,得婺州用馬兒,得處州用柴舍、真童,得衢州用金剛奴、也先,得廣信用周舍。」其中尤以沐英、何文輝、徐司馬三人功名最盛。

朱元璋既然在創業時期就有重用子侄一輩以加強權力的措施,建國后,對身為其親生骨肉的諸子,自然更加重視。洪武三年四月,在大封功臣之前,便分封十子為王,「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

朕非私其親,乃遵古先哲王之制,為久安長治之計。」而隨著諸王長大成人,由其接替原先朱元璋養子、義子的職責:控制軍權,壓制武將,也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回答資料來源:

論明初大都督府之創設--兼論朱元璋以諸子節制北部軍事思想之萌芽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22
秦朝:我可后悔死了。當初我要是封他兩個幾個藩王,至于那樣嗎?胡亥你個鱉孫兒。漢朝諸呂之亂:直賊娘,這些個地方官員沒一個上線的。要不是有諸侯王,我這大漢怕是要改名了。魏國:中央沒權勢地方沒管轄,被司馬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22
封王和封王是一回事麼?漢承秦制,又保留了上古遺風。漢初封王那個叫諸侯國,有治權,財權,兵權,稅收權,鑄幣權。什麼叫上古遺風,就是諸侯國除了定期朝貢,封國和朝堂類似于春秋諸侯國和周天子的關系。朱元璋封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22
謝邀,終于邀請我回答一些比較值得回答的問題了。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我們學歷史,不能夠孤立片面的看待一個歷史時期,縱然研究的是斷代史,比如明朝,然而你談明初,就必然離不開元末,你談明末,必然就離不開清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22
首先,我要說,朱元璋是正確的。我們絕不應該認為朱元璋的政治見識不如我們這些鍵盤俠,不如那些教科書編纂者。不單漢明分封諸侯,實際上,從西漢到明清,所有王朝都至少在一段時間之內分封諸王或者重用宗室的,我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09/22
那漢景帝平了七國之亂為啥還要分封諸侯王?他不是分封制的受害者嗎?他為啥還要分封?你想想這個問題就明白了學秦始皇?不分封,最終所有子女被秦二世聯合趙高殺了個精光,秦二世又被趙高所殺,自己就沒子孫了,多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22
這叫洗文化造核心。邊塞地區自唐末以來四五百年不曾被中原朝廷控制。文化觀念上已經不同于內地啦。這個時候只派流官去怎麼能控制住?當然是封建加流官雙管齊下,才能穩住和再次建立歸屬感。君不見成祖取交址不行封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22
朱元璋知道,但是他沒得選老朱死的時候,北元也沒有被完全消滅,北方的游牧依然有崛起的架勢。很多人以為朱元璋之后蒙古就徹底完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22
唐朝安史之亂從一個角度是沒能妥善解決「征兵制」向「募兵制」轉換過程中的「兵隨將有」的問題:在唐玄宗改革兵制之前,歷朝歷代邊防軍名以上都是流動的,比如雁門關固定兵額一萬人,但是這一萬人可是在不停輪換。而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22
第一,我們常說以史為鑒,然而很多時候恰恰是歷史告訴我們這不行,那不好。也就是說老朱看問題和我們看問題是不同的,或者說就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22
因為封建制真的有用。秦朝不封建,中央趙高李斯作亂,群公子無拳無勇,駢首就戮。山東大亂,無人能制,只好赦免驪山刑徒,倉促上陣。若不是陳勝吳廣是烏合之眾,當時就會重演牧野之戰周武王大敗商紂刑徒的故事。漢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22
他當然看到了漢初的教訓。其實明初的諸侯王與漢初的諸侯王完全不一樣。漢初的諸侯王權力極大,往往是集一個諸侯國的行政,財政,軍權于一身。但明初的諸侯王更多是象征意義,并不是直接掌握兵權,每個諸侯國都有中央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22
寫在最前面:如果想杠,請看完在說。其次,凡事討論靖難之役的,請轉到其他問題下方,謝謝。恰恰相反,朱元璋正是因為看到了漢初的教訓才決定分封諸王。在朱元璋眼里,真正動搖劉姓漢氏天下的從來不是七王之亂,而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22
應該說朱元璋分封諸子為王主要吸取的是西漢、曹魏和北周滅亡的教訓,這三個朝代都是因為中央政權被權臣把持最終取代而滅亡。這點朱元璋在《皇明祖訓》里面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新君即位,藩王三年不朝,派個代表過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22
明初,有三大問題一直困擾著朱元璋。一是外部形勢很不樂觀。明軍北伐,雖然推翻元朝,收復漢地。但明軍未能將退回漠北的北元殘余徹底殲滅。而未能徹底殲滅北元殘余的結果,就是蒙古人虎踞漠北,復辟之志猶甚。始終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22
我尋思著~朱元璋要是和劉邦一樣分封宗室~給建文帝八個膽子~他也不敢削藩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22
明朝的分封,更像是朱元璋仿照元朝諸王出鎮制的翻版。藩王沒有地盤,所謂的地盤就是王府。藩王也不能擁兵自重,所謂的擁兵權,就是自己王府的護軍,最多只有三衛兵馬。朱元璋把遼、寧、燕、谷、代、晉、慶、肅王分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22
有句話叫不是你不偷雞就不蝕米,只要你鍋里面有米,黃鼠狼,耗子,雞,整天就惦記著可以說歷史上就算不是分封制,王朝依然會滅亡唐玄宗時期 地方諸侯王沒有什麼實力了 結果安史之亂讓唐朝由盛而衰宋朝絕沒有什麼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22
漢初什麼教訓對一個王朝來說,藩王也是皇室血脈,撒播到全國各地,根深葉茂,即使有藩王叛亂,也是劉家的家務事,劉家血脈照樣蓬勃發展,君不見劉姓成了中國十大姓之一嗎?退一步說,即使漢景帝被推翻了,當皇帝的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22
藩王坐大,禍亂天下的例子,有兩個:西漢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這兩個,到千多年后了還敢開歷史倒車?他是怎麼想的?強藩坐大,威脅皇權,是一個極端。另一個極端,則是宗室暗弱,異性篡權,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22
第一。朱棣靖難稱帝了,天下還姓朱。兒子把孫子頂下去了,總比外人上位強。第二。寧王、燕王、晉王、秦王的能力還是有的,足夠防御蒙古人,并且自己兒子信得過。第三。朱元璋起點太低,家族沒什麼勢力,需要迅速提升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