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看到了漢初的教訓。其實明初的諸侯王與漢初的諸侯王完全不一樣。漢初的諸侯王權力極大,往往是集一個諸侯國的行政,財政,軍權于一身。但明初的諸侯王更多是象征意義,并不是直接掌握兵權,每個諸侯國都有中央政府派駐的監察官員,還不少。我們看到燕王和寧王的軍隊多,但這些軍隊還是由中央控制的,沒有中央的命令藩王根本無法調動除了自己衛隊以外的一兵一卒。明初的藩國體系,只是戰時由藩王掛帥,但真正指揮權還是在中央監察官手里。至于後來吞并寧王的部隊,基本對明軍靠的是脅迫和欺騙,對雇傭兵靠的是錢。與寧王是否被控制,關系不大。後來對寧王包括他的子孫也不錯,是因為寧王沒有聽從中央的指令進攻北平。
燕王再驍勇善戰也概莫能外。
所以,成祖靖難時也是要先砍了中央的監察官,拿到類似兵符一類的東西才能調動北平駐軍。
至于北平駐軍愿意跟隨成祖,我認為有以下2個主要原因:
1,成祖以某種手段欺騙了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己并不是造反;
2,成祖長期帶領他們出征蒙古,多次的勝利使軍隊中的個人崇拜主義激增,并且也做了相當一部分的思想工作。
而且太祖弄死了善于進攻的將領,留下善于防守的,也是一著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