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三次封建王朝大肆封王的記載,西漢、西晉、大明。
歷史上,對這三件事情,都持有正面觀點。劉邦為什麼要封王,因為秦朝沒有諸侯王,導致秦朝滅亡。這是實話,別扯什麼暴秦不暴秦的。秦始皇如果封賞子嗣親屬,讓他們鎮守一方,就陳勝那點初始兵力,隨便來個諸侯王事情就解決了。
還大楚興,陳勝王,把你扔進長江喂魚都不帶眨眼的。
秦朝皇室,因為手中無兵無權,只能如同案板上的魚肉一樣,任由胡亥砍殺。 要是秦始皇的兒子,都是割據一方,手掌重兵的諸侯王,那就算他們想束手就擒,他們的手下那幫想從龍的人也不干。
「大王乃是始皇血脈,何不高舉義旗,召集精銳士卒,與那無道昏君斗上一斗。他胡亥十八子都能為帝王,大王乃是其兄長,難道做不得帝王?」
西晉為什麼分封諸王,其實也很簡單,和上文一樣。
大明也一樣,理由就是這麼簡單。
分封制度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中央和藩王的實力上,老大必須保證自己比小弟要強一點。一旦小弟強于大哥,就要換個人當老大了。大周就是諸侯做大,最終九鼎都保不住。所以分封制度下,需要不斷的壓制和削弱地方諸侯的實力。
大明封王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一個是朱元璋自身原因。另一個大明首都在南京,北方必須要有重兵守在邊境,防止元朝反撲的。大明有九大塞王,每個都是掌握重兵的實權親王。這些親王如群星一般,守在邊疆抵御北元。
即便朱元璋不封王,在他沒遷都的想法之前,他也得派遣兵馬駐防邊疆。與其讓異姓將軍掌握重兵,不如讓親屬掌兵。
另外,其實朱元璋本身也沒想到,他的那幫孫子,竟然那麼能生,還自發舉辦生育大賽。
朱元璋當初出于疼愛,下旨說皇族子嗣不需要出仕和從事其他產業,可是朱棣靖難之后,為了防止再有和他一樣對抗中央的藩王,所以開始限制和打壓藩王。
故而大明很多皇族,因為沒事做,就開始閉著眼睛生孩子了。
晉王一脈,可是大明有名的炮王,子嗣數量多到需要朝廷清查有沒有假冒的。
對于劉邦、司馬炎、朱元璋而言,他們的子孫后代誰當皇帝,重要嗎?
為什麼要削藩,是后世的皇帝和藩王之間血緣關系淡了,藩王忠誠度不能保證,而且很多藩王勢力擴大后,會對中央造成負面影響。所以削藩是保證中央政權穩定,但這對開國皇帝而言,誰當本朝天子,真不重要,都是自己的子孫。